【 對話人 】
深圳企業聯合會管理咨詢委員會主任楊思卓
解決之道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巖松
深圳市世融國際金融集團總裁鄭天勝
深圳市企業績效管理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吳為
深圳市企業績效管理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陽光
深圳天華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董事長潘玲曼
深圳市南晟德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維明
深圳市南晟德顧問機構財務總監翟昕
廣東中咨聯管理顧問公司國際管理顧問、深圳十大金牌顧問周意純
深圳拓普理德企業顧問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譚兆麟
深圳市天威視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統標
深圳市南油(集團)有限公司總裁辦主任劉純達
科技智囊雜志社主編傅強
科技智囊雜志社編輯部主任趙敏
【 關于咨詢現狀 】
由中國企業聯合會管理咨詢委員會與科技智囊雜志社共同創辦的《咨詢》?,承擔了2005年中國管理咨詢業的一件大事——撰寫并出版《中國管理咨詢行業發展狀況白皮書》。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準備對長三角、環渤海、西部等地區的管理咨詢行業發展狀況乃至跨國咨詢公司在中國發展情況展開了調研。此次來深圳是我們對珠三角調研的第一站。
其實,無論是中國整體的咨詢行業狀態,還是某區域的咨詢業特征,其基礎數據之薄弱,生存狀況與發展特點差異性之大,是任何其他行業都無法想像的。我們的交流,不一定能對一個區域的行業狀況形成一個定論,但通過身在其中的片斷式描述和感受,一定會對了解深圳乃至珠三角咨詢狀況有一個很好的幫助。
楊思卓
深圳的咨詢公司比較低調,重效益。賺錢很辛苦,大家都很務實,但務虛差了一些。在考慮一些贏利模式等方面深圳的這些比較早起家的企業其實是落后的。
睜開眼睛看看,咨詢業有了自己的組織,中企協作為唯一合法的咨詢協會已經加入了世界咨詢師協會。我們有自己的業務,以前缺少一個平臺——沒有自己的媒體,現在《咨詢》已經成為了我們的陣地。在國外,做服裝業的不關注服裝行業協會是絕對不行的,踢足球的不知道足協是什么也不可思議。目前我們的行業化程度比較低,但我們看到,行業化管理的趨勢已經到來了。
任何行業的發展絕不是齊步走,是需要有領袖的帶動。從協會來說,作為一個公正的行業協會,作為公正的評判者,作為政府的一個壟斷組織,我更希望做成行會,就是壟斷,按照我們的標準去運行,核心成員在這里獲得最大的利益。就像服裝發布一樣,什么叫做今年流行色、流行面料,就是一些相關利益人在一起商量的結果。我以前也是力圖做評比、進階、進檔等等,現在想想不如做產業聯盟,整合資源、整合平臺。我們缺少一些支持,媒體大部分都是在如實地,或者搶先地報道這個行業,倡導或者是引領這個行業的媒體,還是太缺。《科技智囊》先天就具備了這個基因,而且是中企聯管理咨詢委員會的指定刊物,此次“南尋”對于我們是一個好的機遇。
譚兆麟
深圳的一些管理咨詢公司的路徑:以營銷策劃為切入點,轉向做高端管理培訓,通過培訓深入到企業內部從而形成項目咨詢。由低到高,而不是空降,我們就是這樣的一個公司。當然在深圳,港臺的代理公司也是南方咨詢不得不提的一個特色。
2002年以后,一些新生代的咨詢公司有如下的一個特征:這批咨詢公司的年齡都在2—3年,公司的創始人是從大公司出來的,比如從TCL、平安保險、華為出來,之前由于接受過比如麥肯錫、普華永道、安達信等跨國咨詢公司的咨詢,在項目合作中往往是項目的對接人,由于全程的配合,對咨詢的整個程序和一些方法、技術比較了解,之后就轉入咨詢行業了。這樣的淵源,導致這樣的咨詢公司普遍講求實效,通常會相對比較專業,但規模并不大。當然問題也源于此,由于其技術性和系統性會比較弱,也注定無法成為北大縱橫、新華信這樣的公司。在深圳,咨詢公司要活得好,首先一定要有一兩門絕活,某一專業很精深,通過一定的市場積累,打下一定的客戶基礎。但由于以個人能力為導向,組織化方面不足,產品的研發和創新不夠,注定咨詢公司還是以經驗為出發點,人才缺乏、人員流失也成為大問題。
如果把培訓算在管理咨詢里面的話,2003年的那場SARS,深圳就死掉了400多家公司。應該說,深圳的大部分咨詢公司還不具備抗風險能力。
咨詢業面臨自身品牌的建設,要不斷加強產品的研發力度,而且經營者的心態也很重要。咨詢公司只有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件事情,深入企業,為企業提供深度服務、增值服務,幫助客戶發現新的需求,幫助客戶創造新的增長點,你會發現,原來客戶的需求其實很大,就看你能否持續不斷挖掘和跟進。深圳咨詢的單子一般不會很大,但長期穩定的服務讓他們獲得源源不斷的收益。就如微生物長成生物的階段是有不同需求的,企業在成長,就會遇到各種不同的新問題,就有二次咨詢的可能。企業快速成長,機會也就越大。咨詢是幫助客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咨詢不是教,而是利用知道的知識幫助企業,其實也是咨詢和企業共同成長的過程。咨詢的生存環境并不惡劣,重要的是咨詢自身機體的調整。客戶需求的增長是咨詢業未來的信心。
陽光
營銷公司的老總以前是最出色的營銷顧問,做會計師事務所的老總以前是最好的注冊會計師,做制造業管理咨詢的是以前制造業的管理者,這就是深圳咨詢業的生態。剛才提到“不要低頭拉車,還要抬頭看路”。光實踐上的務實其實不能到達一個層次,需要理論的沉淀。
未來的咨詢公司,需要兩種角色:一個是成功的經營者,一個是理論沉淀的大師。這兩個角色很難在同一個人身上體現。咨詢某種意義是跟客戶之間的一個博弈,這個博弈需要在專業上沉淀兩個方面的東西:沉淀財富、沉淀理論。作為知識階層的精英,需要有富裕的生活,是具體的體現。在這種平靜的生活下面,才會有從容和淡定。沉淀理論在目前的這個商業環境當中是很難做到的。要做到一個受人尊敬的咨詢顧問,要耐得住寂寞和誘惑。
鄭天勝
珠三角的產業發展情況,是從無序到有序。企業的咨詢需求越來越多,要求也越來越高。
企業需求越來越高的時候,怎么讓企業了解咨詢公司,需要這些企業有自己的品牌。品牌如何來擴張?這是這個時期大家都在探討的事情,沒有哪個最好,關鍵是哪個最合適。
劉純達
第一,珠三角的咨詢行業處在方興未艾的階段。從全國來看,除了北京、上海以外,珠三角咨詢行業的比例、發展速度和認知程度都比較高。
第二,深圳是特區,有窗口和試驗田的作用,深圳的咨詢業又走在了珠三角的前面,其咨詢業積累了很豐富的經驗。
第三,珠三角、深圳的咨詢業還是處在初期萌芽幼稚階段。首先是企業對咨詢的認識不夠,從國有企業到民營企業,普遍存在對咨詢的不理解,他們忘記了分工在向前發展。從農業的分工、農牧業的分工、農業和工業的分離,以至于各行業的分工越來越細,隨著企業的發展,咨詢的管理和企業的經營決策管理的分離是歷史的趨勢。另外,中小民營企業,經過改革開放的20年,發展迅速。深圳有3-5萬家民營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問題。企業的發展,包括行業雜志的發展,關鍵在于企業對咨詢和管理的認識。如何創造市場引導消費成為非常重要的方面。
根據中國的特點,協會的作用很重要。中國的官本位觀念很久遠,建立行業協會,相當的時段內,依靠適當的政府背景可能有更好的效果。
張維明
1995年南晟德從做質量認證起家。目前已經成為一個擁有多家子公司的綜合性顧問機構,除了認證、營銷咨詢,還涉及到了教育培訓等領域。從創立“金三角”結構到目前的多元化發展,南晟德不斷摸索前行,在整個深圳以至珠三角都確立了自己獨特的在相關領域的地位。由于地域的關系,南晟德和深圳其他大部分咨詢機構一樣,所服務的企業大部分都是制造業,尤其是外資企業、臺資企業、港資企業,國內企業私企比例會比較大。南晟德根據這些企業特征,通過持續的發展保障并積累了客戶的資源,根據制造業的企業特征和需求制定課程,制定方案以及制造企業便于接受的費用等等。南晟德的機構發展模式,目前在資本方面由各自子公司的財務調度,各子公司在專業與隊伍上嚴格分離,遇到需要集團化運作的大項目,會在運作流程系統的控制下立即融合——這套運作流程對各類項目在子公司之間的利益分配、專業分工、工作流程等有科學的涉及和規范,保證子公司能夠在關鍵時刻整體出動,密切協作。
王統標
我們公司屬于廣電系統,相當于北京的歌華有線。當時我們請解決之道為我們做咨詢,也考慮了幾個大的因素。首先我們沒有找國外的咨詢公司,考慮的是國外面對的客戶和我們是不一樣的;其次國外的意識形態與我們也有很大差別;第三,我們還屬于起步階段,無論是咨詢公司還是企業本身,都是一個摸索的階段,沒有一個特別成型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可以適用,而是要咨詢機構和企業共同去探討并制定一套可以運行而且有效的方案。這些方面國內的咨詢機構能夠做到和我們共同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我以前也做過咨詢,對咨詢有所了解。此次為公司做上市規劃,包括尋找咨詢公司做了大量的準備。包括我也在研究如何評定咨詢過程和咨詢結果的相關指標,其實也不僅僅是為了本公司這次的咨詢項目,而是希望探討咨詢機構和企業客戶能否形成和怎樣形成真正有效的合作和提升。
【 關于品牌 】
一個大師帶幾個徒弟的操作方式,是中國咨詢業最初的發展狀態。一路走來,其結果一方面造就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專家學者、業界精英,另一方面,咨詢公司的品牌無疑理所當然地淹沒在了名人和名案之下。企業和行業發展的日漸成熟,讓個人行為不得不讓位于組織行為,打造咨詢公司品牌的時代已經到來。
楊思卓
或許我們賺了一些錢,但到了一定的時候,是需要變個方法賺錢,否則再肥也是肥魚,不是龍,是一條在河溝里有蝦吃有魚吃的肥魚,如果是龍的話是要飛龍在天,是要打造品牌的。
做業務是做池塘,有的做就有的吃,做品牌是做廟堂,沒的做都不要緊,有人來燒香。
劉巖松
十年的咨詢經歷,怎么能更產業化,的確想得少,其實是眼前和長遠利益的問題。打造什么品牌,和誰一起打造,是要考慮的。我們的確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能低頭拉車,還要抬頭看路”,我們做營銷幫助企業打造品牌,其實自己的品牌往往并沒有樹立。
我們以前提出過品牌的“雙翼論”。品牌一個是承諾,一個是履行,兩個都到位,品牌才能向前運行。中國品牌往往是單翼飛行,只在宣傳、傳播,所以飛不長遠。我們還在做進一步的工具化,比如領導營銷。在美國不懂營銷是不可能當上CEO的,而在中國有很多不懂營銷的CEO。“領導營銷”理論在美國是沒有用的,是中國式的管理理論的探討。CEO要有合格證才行,要有營業執照,知道創業期、發展期和超越期,中國的一部分CEO像是無照的飛行員,不但飛起來了,還上了天。
我們做這些理論的探討,其實是要解決中國企業本身的問題。但理論探討的路也很辛苦,有收獲,但收獲在后面,F在有這么一個大的主旨,中國式管理和中國管理產業聯盟,也確實可以讓我們做些很有意思的工作,把我們的經驗和大家共同分享,通過《科技智囊》和《咨詢》專刊的這樣的平臺,把行業的健康發展作為一個目標和責任,我們所做的就是有價值的、有效的。
潘玲曼
通過輿論和輿論宣傳,可以更好地把咨詢隊伍向產業化推進。中國目前咨詢的門檻低,而且魚龍混雜,要想成就像麥肯錫那樣的大公司,的確缺少輿論的支持,缺少引路人。盼望《咨詢》能夠真正地去推動咨詢師的隊伍,幫助企業建立品牌。
咨詢公司各有各的特點,要真正規范,而現在在程序、企業信息的整合上都還很缺乏。有一本雜志很系統地進行信息的集合,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學習和提升的機會,我們非常支持。現在咨詢公司很重要的是打造品牌,沒有品牌很難推出去,有了品牌是否真正能打出一方特色?越來越覺得,特別是民營企業,剛開始的時候,獲得了第一桶金之后,會遭遇各種管理方面的各環節的問題,但與咨詢如何結合,的確需要媒介的推廣和自己在品牌等方面的努力。
【 關于中國管理產業聯盟 】
IT企業的軟件和工具,在就技術談技術的過程中失掉了機會。雖然更多的IT企業認識到了這一點,在前端增加了更多的咨詢內容和服務,但結果并不樂觀。與此同時,咨詢公司輸出的是無形的知識產品,面對高端的理論和斷層的管理執行,乃至最終反差巨大的咨詢成果,管理咨詢的確需要更科學并且能夠成果量化。
受時尚界“流行發布”的啟發,科技智囊提出了“中國管理產業聯盟”的概念,把為提高企業管理水平而提供相關的服務的相關利益人(咨詢、IT、研究機構、媒體、培訓、調查等行業)聚集在一起,共同為企業提供管理服務。大家聯手去創建一個新市場,并使得在這條價值鏈上的每一個成員與我們的客戶共同受益。
楊思卓
媒體的合作模式、資源怎么變成財富,協會怎么搞、怎么能夠形成一個價值鏈,我們有什么資源為媒體所用,媒體有什么資源為我們所用。是否能生發出新的東西,比如是否可以做珠三角的特刊,與媒體探討一個好的合作模式,既可以推廣業務又可以打造品牌。光有資源不行,資源怎么變成財富,資源優勢怎么能夠轉化為效益優勢。合作是人的合作,可以共商大事的人聚在一起。聯盟的利益共同體一定要排他,我們不是為所有勞苦大眾服務的,是為我們這個階層的人服務的。
鄭天勝
我們如何創造需求,如何解決需求?我認為提出“管理產業聯盟”非常有意義。21世紀一定是企業、產業聯盟的時代。包括人才聯盟、策略聯盟等。如何把優秀的人才、優秀的企業聯合到一起,互動、互利,如何打造、如何虛實結合,都非常重要。建議提出合作草案,大家可以進行實質性的討論。
周意純
珠三角的咨詢業就是專業化。中國企業的管理問題肯定不是單一的專業的問題,不是專業化就能解決的,由于不能解決全部的問題,所以當前提出“管理產業聯盟”非常及時,聯盟就可以集體會診。但聯盟什么、怎么聯盟還需要細化。
陽光
我們要從更人性的角度考慮所有的合作,由于各自成長的環境不同,所處的生態不同,實際需要更多的溝通。我們愿意做一些事情,為公司,為咨詢行業和企業。也希望能走出去,看到更廣闊的世界,去沉淀更多的理論,成為實踐和理論都能落地的狀態。
【 關于中國式管理 】
地域不同,企業形態不同,企業的需求可能就不同。中國企業發展了這么多年,一定有“中國式的管理”,只是沒有找到,沒有挖掘。其實更多的是中國管理理論的嚴重滯后。咨詢一方面要參與企業的管理實踐,另一方面又要對企業的整體運營進行理論研究。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需要咨詢公司承擔這樣的社會責任,比如,對國企改革、制造業管理問題的操作模式研究和總結等。
劉巖松
中國式管理即使不去提它,也是客觀存在的。洋咨詢用國外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對一些大企業有很好的幫助,但對于中國大部分企業的現實經營問題其實并不真正了解和適用。
咨詢是要伴隨著企業成長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診斷并解決問題的。我們曾經提出“企業管理適用度評估體系”,在營銷方面把企業的發展和成熟度分為三個階段,不同階段、不同行業做與其相匹配的“適用度”評估,并且楊思卓教授這邊還做了一些軟件信息化方面的嘗試。公共的知識、公用的方法、特殊的技能,要有一些通用的東西。我們也提出過“營銷難題關鍵點突破作業法”,只要找到關鍵點進行創意性突破,就可以激活整個項目。當然,這些方法都要因時、因地、因人而異(三因學說),要強調個體的差異性。
咨詢行業像是手工藝勞動,不能機器制造,每次都要有創新,因為中國的企業差異性實在是非常大。當然,如果研究一下“中國式管理”可能會找出一些答案。
我很愿意承擔“中國式管理”以及“中國管理產業聯盟”等一些“題目”的思考,并希望能積極參與一些活動,大家共同打造、使用相關概念和品牌,一起受益。
【 關于《咨詢》? 】
《咨詢》?且槐咀稍冃袠I的雜志,但是它又不僅僅是一本行業雜志,而是以咨詢的視角關注所有行業并為其提升管理水平的管理實用型讀本!蹲稍儭肪褪且粋平臺,其開放式辦刊的方針體現了我們的辦刊宗旨:打造咨詢公司和咨詢公司、咨詢公司和企業的交流平臺,目的是提升中國企業的管理水平。
吳為
首先,咨詢公司需要平臺。以前沒有真正關注咨詢公司的媒體,無法了解更多的咨詢公司的情況和相關的信息,對于咨詢行業和企業客戶來講,需要有這樣的媒體出現。第二,按照慣性忙于做案子,但想停下總結、沉淀,發現寫東西成了問題。真正經過市場檢驗的咨詢公司走到現在不是沒有內涵,但為什么得不到宣傳呢,這跟咨詢公司的狀態有關系。我想只要是把原生態的客戶需求、解決方法、溝通過程記錄下來就是最好。希望媒體能夠幫助咨詢公司做好這方面的整理工作。第三,《咨詢》一定不是只給咨詢公司看的,最終還是企業。第四,我們通常對家人的愛是沒有條件的,我們公司可以做一個表態,既然要做這樣一個行業的媒體,我們會不計代價的投入,這是一份責任,因為企業、這個行業有這方面的需求。
劉純達
管理咨詢和企業之間信息嚴重不對稱,目前珠三角和深圳的咨詢企業目前的傳播,還是口口相傳。很少在媒體上看到相關咨詢方面的宣傳報道。咨詢公司有思想、工具等好的東西,不為外界所知。自己宣傳自己又有銅臭之嫌。《咨詢》專刊創造了一個條件,為企業和管理咨詢業搭建了有效的橋梁。
周意純
未來有兩種刊物可以存活:一個是枕頭邊的,比如《知音》、《讀者》等,另一個是案頭上的,提供學習和汲取知識營養的。咨詢和媒體的結合是很好的渠道。媒體一個是要內容取勝,一個就是資源(客戶資料)的如何整合。
翟昕
個性化(營銷策劃)和標準化(質量認證)的咨詢我們都在做。10年拼搏走到今天,個中滋味也是很多。作為咨詢行業的刊物,要確定讀者是誰,讀者在哪里,內容講給誰聽,然后咨詢業怎么去傳遞,案例和一些管理知識怎么為讀者所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