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曇 來源:中國經營報
田森超市董事長被私自關押事件只是“零供矛盾”惡化的一個極端案例。隨著超市倒閉潮的來臨“零供之爭”已經愈演愈烈。這些表象背后隱藏的超市資金鏈危機更讓人擔憂。
據說目前只要符合法定最低條件50萬元的注冊資金,并提供法定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
驗資證明,就可以注冊成立一家商業企業。
如果后續資金匱乏沒關系。對于目前許多超市來說,通行的做法是通過銀行貸款、收取進店費和占用供貨商貨款以維持正常經營。商家在一家超市積累資本后,再copy同樣的方式去發展自己的商業連鎖。也使供貨商陷入名目繁多的“進場費”和無限拖延賬期的深淵。
但是這種占用供貨商貨款的經營方式等于把流動資金轉化為固定資金,其高風險在于不能保證資金的良性流動,一旦流動資金出現缺口以及供應商倒逼貨款,很容易導致資金鏈驟然斷裂。這也是目前許多內資中小超市的“猝死”的謎底。
一個官方的統計顯示,目前中國市場外資超市的虧損率是70%~80%,遠遠高于內資超市,但外資超市卻很少出現“猝死現象”。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其自有資金、全球規模和良好的經營能力能保障銀行不會在虧損時期惜貸。銀行有理由相信,外資其他地域的盈利可以彌補中國區的虧空。而內資中小超市則缺乏這些資質,慣于“晴天送傘、雨天拿走”的銀行只會在其“危情時刻”釜底抽薪。
“田森之亂”讓公安部門和商務主管部門都束手無策。其中隱含的更深層次的無奈,是相關法規缺失和監管缺位使零售商和供貨商的利益都無法得到充分的保障。
目前,各地出現的超市“倒閉潮”與商業環境惡化有直接的關系。因為許多城市缺乏商業網點的合理規劃或者有規劃卻不實行。如北京四大MALL(購物中心)的規劃中并沒有目前已開業的世紀金源MALL,但是沒有列入規劃的卻上了馬,列入規劃的還遙遙無期。目前世紀金源MALL處于艱難維持的市場培育期。這樣的例子在其他地區不勝枚舉。
同時,政府和銀行目前無法對超市的資金進行有效監管,從而不能在超市出現危機時進行預警。普馬抽逃資金的行為就是對超市缺乏監督機制的啟示。
在超市行將就木的時候,最不希望其倒閉的是供貨商,一旦超市關張就意味著自己的貨款也拿不回來了。但目前中國沒有“破產保護制度”,瀕危超市無從在監管部門的呵護下復蘇再運轉。
據悉,北京、廣州等地商務主管部門即將出臺零供間“規范的合同文本”,對超市給供貨商的結款時間等都有明確的規定,這多少給處于弱勢地位的供貨商增加了未來談判的籌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