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EN實習記者 樊東 北京報道
7月20日《鋼鐵產業發展政策》的出臺,對整個鋼鐵市場、行業來說,無疑是盞指路明燈。參與編制《鋼鐵產業發展政策》的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副院長李新創在接受CIEN記者采訪時說:“國內鋼鐵市場潛力巨大,資金也相對充足,只是欠缺少量精密技術,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有什么理由不把這個市場做大做強,等著外國鋼鐵巨鱷來控股吞噬呢?”接著,他
著重強調,“自己的市場自己做”。
今后不再設新鋼廠
李新創介紹說,目前,中國大概有800多家鋼鐵企業,去年中國鋼產量達到2.72億噸,其中落后產能有8000多萬噸,15家500萬噸以上規模的鋼鐵企業的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45%,而美、德等國家前五名的企業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70%-90%。這說明中國鋼鐵產業存在的第一個大問題:產業集中度低。
鋼鐵工業產業集中度低的現狀,不僅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市場混亂,而且制約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競爭力的提高,加劇了鋼鐵行業內部企業之間的無序競爭,削弱了鋼鐵行業作為買方在購買所需原材料、能源等資源時的談判能力,在資源比較緊張的情況下,導致了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局勢。
今年年初發生的鐵礦石定價風波也足以說明,缺乏足夠的產業集中度,缺乏富有規模、秩序和效率的中國鋼鐵企業以及市場,難以與國外巨型鋼鐵企業抗衡,也難以左右國際鋼鐵市場的定價格局,甚至不能確保市場進一步開放后不被國外巨企控制股權。
而鋼鐵產業的新政策正是針對這一弊端提出集中產業集中度,使鋼鐵產業形成有規模、高效率、能競爭的幾個大集團。
“針對我國鋼鐵產業實際產能已基本滿足國內需要的現狀,新的產業政策規定,原則上不再單獨建設新的鋼鐵聯合企業、獨立煉鐵廠、煉鋼廠,不提倡建設獨立軋鋼廠。”李新創向CIEN記者介紹,“新增生產能力要和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相結合,原則上不再大幅度擴大鋼鐵生產能力。市場準入條件的提高符合鋼鐵工業現代化的發展要求,也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提高市場準入條件的目的就是要淘汰落后能力”。
新政策支持企業通過兼并、聯合、重組等方式提高產業集中度。預計到2010年,鋼鐵冶煉企業數量大幅度減少,國內排名前十位的鋼鐵企業集團鋼產量占全國產量的比例達到50%以上;2020年達到70%以上。李新創指出,他們要通過生產工藝和技術裝備現代化、大型化,降低資源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環境污染,實現可持續發展。作為大型企業,要集中更多資金和人力資源自主創新,開發技術產品,實現產品專業化分工,資源得到有效配置,統一原料采購和產品營銷,降低營運成本,提高企業對市場的控制力,從而實現規模化生產。而落后小企業有兩條出路:一是被市場淘汰;二是積極調整結構,融入到大的鋼鐵集團當中去。但是,仍然會有一些專、精、小的企業和大集團并存。
據業內人士預測,今后1/3的鋼鐵中小企業可能被重組。這是中國鋼鐵企業做大自己、做大市場必須修煉的第一“內功”。
高技術產品是重點
要做強自己,不受國外鋼鐵巨頭控制,成為國際鋼鐵市場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中國鋼鐵企業還面臨要解決的第二大問題,那就是產業產品結構不合理,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產品自給率低,產品質量不高。雖然我國鋼產量達到2.72億噸,至2004年已連續9年居世界第一位,是排名第2-4位的日本、美國和俄羅斯三國鋼產量的總和。但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產品自給率低,產品質量不高,代表鋼鐵工業技術水平和鋼材消費層次的板帶比低,我國需要的大量高附加值產品還需要進口。這造成中國鋼鐵企業在國際市場競爭力的削弱。
接著他指出,“優化鋼材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擴大國內緊俏產品生產能力是鋼鐵工業結構調整的當務之急。”
那么,如何優化產品結構呢?
李新創指出,鋼鐵產品結構調整的方向是淘汰落后的疊軋薄板、熱軋硅鋼片和質量低劣的建筑材料,抑制窄帶鋼、螺紋鋼及線材產品產能的擴張;發展高端板帶材和高效鋼材。產品品種應以熱軋板、冷軋板、不銹鋼板、鍍層板、冷軋硅鋼片、寬厚板、高速鐵路用鋼以及滿足機械、軍工、汽車等行業需要的特殊鋼材為主。推廣使用三級及以上高效螺紋鋼。
最后,李新創院長又對CIEN記者說:“相信這次新政策的出臺會促進中國鋼鐵企業進一步克服上述缺陷,內修內功,外取外勢,做強自己,必將對世界鋼鐵格局產生影響,會使世界鋼鐵格局發生變化,未來的真正的鋼鐵強國將是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