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觀察 > 正文
 

浙商李書福:民企造車的唯一出路是國際化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04日 07:44 第一財經日報

  本報記者 蔡衛國 吳樂晉 發自上海

  作為目前內地最成功的汽車商人,李書福在2004年年底的時候發出豪言壯語:“吉利三分之二的車子將銷往世界!”

  隨后,吉利汽車和李書福一系列眼花繚亂的國際化步伐和資本運作表明,這個出身草
根的浙江商人,已經在短短幾年之內完成了自身的蛻變。

  而最能驗證李書福能夠摸準國際化脈搏的,正是剛剛發生的吉利集團機智應對人民幣升值一事。民營造車的出路在于國際化

  今年6月,記者在一次采訪李書福的過程中,問到目前人民幣幣值重估的壓力很大,吉利到馬來西亞的投資會不會因此蒙受金融上的風險;因為匯率風險有前車之鑒,以內地一汽大眾為例,去年就因為歐元升值利潤憑空蒸發了好幾個億。李書福非常爽快地回答說:“我們當然會考慮這樣的問題,方方面面我們都會考慮。我們認為,只要人民幣升值,馬來西亞一定會放棄緊盯美元的政策。”

  果然,7月21日,央行宣布人民幣與美元脫鉤,幣值微升2%,隨即,馬來西亞就宣布放棄緊盯美元的相對固定的匯率制度,調整為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記者了解到,李書福背后有個智囊團,如何在國際化過程中規避匯率風險,提高國際化經營能力,也是智囊團的重要職責之一。

  前面所說的吉利馬來西亞項目是指吉利汽車與馬來西亞IGC集團合作,在馬來西亞制造、組裝和出口吉利汽車。

  在李書福看來,天下興亡大事,不可不察,要有大局觀。大局觀對了,才可以有的放矢。這些年,李書福苦心研究汽車天下大勢,他的結論之一是,汽車發展的潮流是從美國,到歐洲、到日本,現在到韓國,未來肯定是到中國。從這個角度而言,不光“菲亞特要成為下一個羅孚”,通用、福特或許遲早也得關張。

  “中國汽車的未來出路是在民營企業。”李書福又說,“民企造車的唯一出路是國際化和出口。”

  其實,早在2003年,李書福就已經暴露其走向國際化的“野心”。當時,剛剛拿到國家發改委汽車產品目錄的吉利汽車就有聯手華晨汽車前掌門人仰融收編羅孚汽車的打算,但是后來隨著仰融的出局而告吹。

  “草根”企業的吉利汽車,轉眼間已經開始在中國內地以外的市場大展拳腳。

  上周,李書福旗下的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0175.HK)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準備在香港特區合作開發一款新型轎車體系,并同步帶動有關零部件開發項目。

  據透露,目前吉利還有在中東和非洲設廠的打算。自主研發護航

  “就內地汽車格局而言,未來的出路肯定只能是自主研發。從這個角度看,內地大的汽車集團紛紛傍上國際汽車巨頭,那和抽鴉片沒有兩樣。”李書福習慣于語錄體式的判斷。

  吉利走出國門,到馬來西亞設廠,是個大手筆。但仔細算來,合資設廠,吉利是以技術入股,技術轉讓費還收了1200萬美元,而未來3年,向馬來西亞出口3萬輛整車和9萬輛成套散件,總金額將近6億美元。整個過程中,吉利付出不多,收獲不少,還獲得了兩國媒體的熱烈追捧,也絕對是包賺不賠的買賣。

  以這次吉利和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合作研發一款3.0的高檔汽車為例,吉利更是名利雙收。雙方合作總投資14.4億港元,吉利投入多少不知道,不過發布會上,李書福坐在主席臺上,一邊說,一邊非常自然地用胳膊捅捅坐在旁邊的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的總裁楊國強:“他們有錢,所以他們要多出點。”說完,他還轉過頭來對楊國強說:“是吧,楊總?”楊國強只好嘿嘿笑了兩聲,算是回應。

  “吉利的資金沒法和那些國際知名的汽車品牌比較,但由于有了技術,方向選擇上走對,就能夠事半功倍。”李書福說。

  “自主研發不是讓人家給你寫本書,然后你署上自己的名字,而是你要把里面的每一句話都吃透。”

  李書福說,今年9月,吉利將會攜旗下五款新車型亮相德國法蘭克福車展,是全中國唯一的一家。“以前我們造車,奔馳的老板老是給我寫信,說我們的車像他們的奔馳。我敢說,我們現在到法蘭克福亮相,全世界沒有一家汽車公司敢再指責說,我們哪里像他們。”李書福的“野心”

  李書福說:“你不要以為今天你是老大,你永遠都是老大。豐田公司1937年搞汽車的時候,還不如吉利呢,現在都已經是世界上第二大汽車公司了,所以我說,別看中國現在的小企業,也是會發展起來的。”

  事實上,20年之前,李書福還只是一個揣著800元滿懷黃金夢的浙江青年,那時候中國人還根本不知道日后會出現一個叫“吉利”的本土民營汽車公司。

  李書福自述造車歷史的時候說,我們造的第一輛車絕對漂亮。“就跟奔馳一樣。”因為他的第一輛車是從香港買了運到浙江臺州,然后又搞了紅旗轎車的零配件,把奔馳拆了重新組裝起來。李書福回憶說,當時之所以選擇汽車上馬,是因為那時候企業做得不錯,積累了點資金。但企業規模要大就要好的產品的支撐,當時李書福到國外去考察,發現美國汽車很普及,于是就考慮造車,然后出口到美國,賺外匯。

  所以,當吉利申報汽車項目的時候,曾有官員當著李書福的面說,你想造車無異于自殺。

  李書福回得也很絕:那就給我一次自殺的機會吧!

  時至今天,吉利已經擁有臨海、寧波、臺州、上海四大整車制造基地;近10個汽車品種;下設3個汽車整車制造公司、發動機制造公司、變速箱制造公司、吉利汽車研究院。李書福的汽車帝國已經初具規模。

  2004年,李書福的吉利汽車以10萬輛的銷售成績殺進內地汽車十強,吉利集團的銷售業績也接近100個億。

  進入2004年之后,宏觀調控之下的吉利汽車開始整合求變。面對新的激烈競爭局面,李書福在2004年10月份出人意料地提出“以出口為導向”的新戰略。“要讓吉利汽車走向全世界,在吉利未來的制造計劃和銷售計劃中,三分之二的汽車將面向境外市場。”李書福曾向記者侃侃而談他心中的吉利未來夢想。

  局勢突變似更印證了李書福的先見之明。時值人民幣升值2%,業界專家指出,對眾多外資企業來說,人民幣升值可能意味著更多的機會。但對本土汽車品牌而言,外資進入將繼續把他們向低端市場擠壓,也加大了增資擴產的壓力。奇瑞、吉利、中華、紅旗等自主品牌的轎車,在2004年都沒有達到預計的銷售目標。如奇瑞和吉利的年度目標下調了50%左右。在此壓力下,本土汽車品牌擴大出口成為一條“必由之路”。

  對于吉利汽車海外建廠的動機,海通證券的胡松對記者分析,目前,內地汽車已經不再可能出現50%以上的爆發性增長,而境外建廠是自主品牌謀求自身做大做強的必然之路。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