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欽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統計數字表明,今年前5個月,全國汽車銷量同比增長4.57%,車市終于呈現出回暖跡象。而商務部5月初發布的行業利潤指標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汽車行業利潤同比下滑約100億元,下降幅度近六成。
對于中國汽車業,這是一個憂大于喜的形勢。維持多年的高利潤率已成往事,“近憂”已經顯現,對中國汽車業來說,現在更重要的是要“遠慮”。
所謂“遠慮”,是指除了要抓眼前利益,要有長遠的戰略規劃。比如中國汽車業,目前困守在生產制造階段,而技術含量高的設計研發、品牌服務則少有涉及,處在微笑曲線的低端,同時,除了勞動力成本,包括日常運營成本、制造成本、零部件采購成本等都要遠高于國際平均水平,這種狀態下,中國汽車業維持了多年的高利潤率必然不會長久,一有外界環境的風吹草動,比如價格戰、原材料價格上漲,其結果定是利潤率的攤薄。
中國汽車業如何擺脫困境,以下幾個案例或許可以給我們啟示。
奇瑞自成立以來就積極開拓海外市場。2001年10月,實現第一批奇瑞轎車出口。截至2004年底,奇瑞已與全球25個國家建立貿易聯系,出口總量逾萬輛。
上海汽車工業總公司,重視本土研發能力,以此實現新產品的持續投放,為強勁的銷售創造了條件。海外擴張方面,去年收購了韓國的運動型多功能車制造商雙龍,并已順利完成整合,最近醞釀控股MG羅孚汽車,交易的真正價值,應該是工程團隊、汽車開發能力和羅孚品牌。
脫困方法一個是加大銷售量,一個是降低成本。擴大銷售量,意味著要拓展海內海外市場。降低成本,一方面堅持自主研發,一方面“走出去”,把國外的先進技術拿進來,奉行“拿來主義”。奇瑞、上汽現在的良好發展是長期以來“一手抓眼前利益,一手謀長遠發展(上汽總裁語)”的結果,是“遠慮”的結果。
個人、企業乃至國家的謀略深遠程度與成功度總是成正比,如無遠慮,必有近憂,這是中國汽車業給予我們的啟示。
(作者系融勤國際中國研究院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