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觀察 > 正文
 

中國有線戲劇性退場幕后 廣電局意在加快數字化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30日 09:03 中國經營報

  作者:初蒙

  編者的話:

  中國有線被央視收編是今年廣電系統發生的最富戲劇性的事件,卻引發了關于廣電系統變革思路的深度思考。廣電系統近年來有兩個主旋律:一是網絡整合,二是數字電視。這
兩個詞之間到底應該是什么關系?中國有線事件留給我們什么樣的思考?

  7月20日,國家廣電總局正式對外宣布,中央電視臺將全面接手中國有線及廣電總局廣播影視網絡中心,同時該公司的高層幾乎全部“換血”。這個消息給人的感覺是:不僅突然,而且“荒誕”。

  眾望所歸的“退場”

  “中國有線一直急著要整合全國的有線網絡,但時機對不對?是不是該這樣去整合?它這些年不停地換名字、換角色、換業務,無非是想給自己攬點活兒做,掙點兒錢花。結果整來整去,整得雞飛狗跳。”一位業內人士一語中的。

  中國有線的前身是廣電總局網絡中心。從1996年開始,網絡中心曾籌集各方資金,包括20億元左右的銀行貸款,鋪設全國的有線電視骨干網簡稱“國干網”。

  2001年年底,作為廣電改革的一個試點單位,中廣有線正式掛牌成立,嘗試企業化運作,同時也掀開了全國有線電視網絡整合的大幕。當時的股東有16個,注冊資金為3000萬元。

  今年1月19日,經國務院批準,中廣網絡正式更名為中國有線,CEC攜10億元資金進入。重組后,廣電總局網絡中心持股52%,CEC持股45%,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三家持股3%。3月下旬中國有線做了一輪大規模的市場宣傳,大造聲勢,并放出很多“豪言”。

  5月20日,中國有線與國家開發銀行簽署《開發性金融合作協議》,獲得國家開發銀行200億元貸款,同時表示要大干一場。

  7月20日,國家廣電總局正式對外宣布,中央電視臺(簡稱央視)將全面接手中國有線及廣電總局網絡中心,同時該公司的高層幾乎全部“換血”,資產劃撥給央視。具體股份構成目前還不得而知:“這兩年一直在做資產評估呢,這里面比較復雜。最后結果如何還不知道。”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至于半年前才高調進入、想借數字電視概念轉型的CEC將來命運如何,更不得而知。

  真是戲劇性的變化:半年之中新的領導班子、新的股東構成、新的戰略規劃、新的銀行巨額貸款,現在全都成了未知數。原網絡中心主任、中廣有線董事長、中國有線總經理、有線電視網絡整合的始作俑者陳曉寧與中國有線一起“謝幕”,進入退休倒計時狀態。

  “其實央視接手是好事情。”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作為骨干網不擁有用戶資源,中國有線收入非常少,不僅銀行貸款還不上,連網絡的維護成本都成了問題。雖然剛剛有CEC注資,但即使CEC的錢全部到位也難解其資金之困。央視實力雄厚,這點錢對它來說算不得什么。這位業內人士認為的“好事”還有一層含義:以后中國有線踏踏實實地給央視傳輸節目,不用整天鬧著網絡整合的事了,“整合不是不對,但要看是不是時機,而且要以合適的方式去做,不能為了整合而整合。”

  中國有線所擁有的國干網,從形成的第一天起就有個致命傷——上無內容,下無用戶,只是個傳輸通道,自身無法開辟更多的贏利渠道。整合的思路是在這樣的前提下出來的。而且廣電也看到電信網絡產生了巨大的效益,系統內上上下下都愛跟電信對比。從“眼紅”到“效仿”,這是有線網絡大一統戰略的又一個背景。“了解廣電領域的專家很少,現在出建議的大都是電信專家。廣電與電信的性質完全不同,不能拿電信的規律來往廣電上套。”業內人士說到。

  中國有線的產權之亂到整合之難,是廣電系統普遍存在的問題。所以,這件事也給各地廣電還在進行中的網絡整合工作提了個醒:整合可能是趨勢,但是在國內廣電網絡特殊的產權背景下,現在還不是網絡整合的最佳時機。

  “整”出來的事端

  在中國有線的整合過程中,兩個矛盾突出出來:一是上下的矛盾,上面氣勢壓人、不整不罷休,下面暗中層層抵制、兵來將擋;二是廣電系統內部不同部門之間的矛盾。這些矛盾已經影響到了廣電系統的發展。不僅全網整合轟轟烈烈而又艱難進行,數字電視的推廣也是步履蹣跚,兩者非但沒有促進,反倒起了阻滯的作用。“所謂網絡整合進行得好的地方,數字電視的試點都推進不利。”一位地市有線網絡人士告訴記者。

  江蘇是數字電視改造的重點省份,在全國49個有線數字電視試點地區中,江蘇一省就占了6個。理論上講,網絡整合應該有利于數字電視的整體轉換,因為可以統一規劃、統一管理。但是在現實的推進工作中,網絡整合卻拖了數字化的后腿。

  “市委領導已經準備專門開會討論整體平移的計劃和準備工作了,就在這時候,省里來個通知要進行廣電網絡整合,一下子各市的數字電視推進工作都停了下來。干脆等著省里來‘整合’吧,自己何必給他人做嫁衣呢?”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本來江蘇省的6個有線數字電視試點城市都很有積極性,但就因為整合帶來的不確定性而停了下來。當記者就此向江蘇省廣電網絡中心某負責人求證時,他坦言“目前網絡整合進行得很艱難”,數字電視的整體轉換在省內各地正“逐步推進”,但具體情況“不明”。

  另一個例子就是陜西,這里既是網絡整合的“先進分子”,卻也是數字電視的“落后分子”。盡管陜西省廣電網絡公司副總經理趙浩義不同意“地方廣電系統犧牲了自身利益成全了省網整合”的說法,但據了解內情的人士介紹,陜西省廣電網的整合對當地一些市級網絡來說,無異于一場行政加市場手段的“掠奪”:他們首先把市、縣級的網絡資產按照1999年底各地所建網絡的投資扣除折舊和不良資產和用戶數量進行評估,確定一個相應股權(省網絡公司的股權);對非廣電系統投資的網絡資產,由省公司加以收購,或由網絡投資主體以其凈資產入股。

    這種評估引發陜西部分市、縣級廣電局的質疑,認為評估價值小于原資產投資價值。通過整合后,市、縣級廣電中心為變為非法人分支機構,人、財、物由省網絡公司垂直管理。但失去了“財權”的市、縣級網絡公司還要面對當初建網時所欠的大量債務。于是省網絡公司開始“收購股東債務”,為解燃眉之急,一些市、縣網絡公司以股抵債。但以股抵債不可能一下子把債務結清,最終的結果就是經過“整合”之后,市、縣級網絡公司除了債務之外,什么都沒了。“有個別縣廣電局的局長,堂堂七尺男兒,一說到這里眼圈都紅了。”在這種前提下,省網絡再推數字電視、整體平移,市、縣級廣電能有積極性么?而且即使有心也無力了。

  以上兩例說明,“自上而下”靠行政強迫進行的非市場化網絡整合,并不能促進廣電業務發展,而廣電總局領導幾乎每年都要呼吁整合網絡要讓利于地方,“改革的目的就是調動積極性”,但利益當前,要“共贏”談何容易。

  隨著中國有線的退場和陳曉寧的退休,一些原有的矛盾與內耗終于擺到了臺面上來。不知“有線網絡整合”大潮會不會退去。廣電的改革決心很大,但也確實沒有規律可循,就像摸著石頭過河。

  新計劃露頭

  實際上,廣電總局在這么多年實踐的摸索中已經悟出了“真經”,廣電發展的根本就是數字化,盡快實現數字化的當務之急就是有線數字電視的推進和普及。目前廣電總局已經明確提出,在模擬向數字整體平移和把電視機變成多媒體終端兩個前提下,各地方可以因地制宜地摸索適合自身特點的有線數字電視推廣模式。而青島、杭州、佛山、大連等地的實踐證明,以市、縣級分配網為單位推廣有線數字電視的整體平移效果比較好,而已經進行了網絡整合的省在這方面尚未顯示出明顯的整合優勢。

  說起整合與數字化之間的關系,一位專家這樣形容:“廣電目前最急需的是發展生產力搞數字化,而不是調整生產關系。就好像農民還都處在用鋤頭刨自己家的一畝三分地的時候,你非讓他們把地合在一處,分出個上下級關系,只能徒增是非,不能帶動發展。當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農民靠自己的雙手無法滿足生產需求的時候,他們自然會聯合起來,購進大型農機具,成立合作社……凡事有客觀規律,強求不得。”

  就在中國有線事件發生的同時,國家廣電總局再出新政,發布《推進試點單位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的若干意見試行》簡稱《意見》,第一次明確提出:鼓勵率先實施數字化整體轉換的試點單位,采用聯合、合作、投資入股以及兼并等方式,跨地區從事有線電視數字化建設和業務開發。這可以理解為鼓勵以市場化手段“自然整合”形成競爭實體的新思路將開始在廣電系統內部流行。

  “讓各地方先進行數字化的改造,然后通過市場的手段進行自然整合,將在全國范圍內形成幾大區域的有線網絡公司,比如華北、東南、西部等等,而不是簡單地以省、市為單位去劃分,這樣可能比較實際一些。”業內人士指出。

  在新思路的指引下,杭州市數字電視公司普遍被業內看好,有可能成為第一個“自然整合”壯大的實體。記者最近獲悉,該公司已經開始走出杭州、向外擴張,首先進入了嘉興市,省內的其他城市也在計劃之中。“哪個運營商不想異地擴張。很多事情以前也都在做。這次是更名正言順了。”杭州數字電視公司的有關人員表示。杭州數字電視在一開始的時候就確定了一定擴張的策略,否則就不會起“華數”這個品牌了。

  但完全通過市場的自然整合,而形成廣電希望的格局也有很大的難度。廣電系統內的企業實力普遍偏弱,商業運作的經驗不夠豐富。“總局允許你融資了,但是你能不能融到資呢?總局允許你異地擴張了,但是你有沒有能力去擴張呢?所以說,政策是重要的,但更關鍵的還是要看(地方運營商的)市場能力。市場做好了,政策才能發揮更大的推動作用。”杭州數字電視公司的有關人員表示。


  愛問(iAsk.com)中國有線 相關網頁約36,739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