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楊竣
我們在強調“三果”問題與“三農”問題等同重要的前提,是我們要了解“三果”問題的產業化情況,做到因地制宜,才能把“三果”問題解決的那么理性、那么徹底、那么完美。才能和“三農”問題一樣有那么重要。
首先,對我國果業產業化做一下SWOT分析:
優勢:1、總量優勢;2、資源優勢;3、價格優勢;4、區位優勢。
劣勢:1、以產后銷為導向;2、品種結構單一;3、優質果率較低。中國水果一般表現為果實外觀整齊度差,果面缺陷多,著色不好;果實風味淡;農藥殘留量超標等。優質果率僅占水果總產量的30%左右,其中高檔果率不足5%。而美國、新西蘭、日本等國的優質果率達到70%,可供出口的高檔果率在50%左右。中國雖是蘋果生產大國,產量居世界第一位,而中國蘋果年出口量僅占生產總量的1%。出口受阻的主要原因是蘋果質量差,大小不均,含糖量低,蟲果率高,采后保值能力差,果實農藥殘留超標。1996年,中國蘋果每噸平均售價僅為419.1美元,而同年荷蘭蘋果為803.1美元,意大利為691.8美元,美國為665.8美元。;4、商品化處理較差。中國果業由于多年來只重視產中,不重視產后環節的發展,致使加工、貯藏、保鮮等產后環節嚴重滯后,難以有效促進果業的發展。發達國家水果產后損失很低,水果的損失率控制在20%-25%。國外水果貯藏保鮮量占水果總產量的60%以上,是中國的5—6倍。據統計,1995年,中國果品貯藏量為600萬噸,只占水果總量的19%,其中冷藏庫和氣調庫的貯藏量僅70萬噸,僅占水果總量的7%。發達國家采用氣調庫貯藏鮮蘋果占鮮果總產量的25%-30%,而我國只占0.2,相差150倍。果品采后的商品化處理是提高果品上市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的重要環節。發達國家已普遍采用了水果采摘后預冷、貯藏、洗果、涂蠟、分級和冷鏈運輸等規范配套的處理方式,產后商品化處理幾乎達到100%,大部分水果從采摘到上市銷售的時間不超過30天,而我國包括簡易的手工分級在內的商品化處理量還不到總產量的1%。世界發達國家果品加工總量已達到產量的35%,中國還不足10%。;5、良種苗木繁育體系不健全。
機會:1、消費需求潛力大。我國人均占有果汁僅為0.1升,而發達國家則在40升以上,發展中國家人均消費也達10升;2、出口前景看好。主要出口產品繼續保持增長勢頭。鮮蘋果、蘋果汁、柑橘罐頭、鮮梨和柑橘的出口量分別為28.8萬噸、21.9萬噸、18.7萬噸、16.6萬噸和12.4萬噸,同比分別增長54.5%、29.8%、22.7%、23.3%和23.3%。鮮蘋果、鮮梨和柑橘出口主要以東南亞、俄羅斯等周邊國家為主;蘋果汁主要出口到美國、日本、德國、荷蘭、俄羅斯、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占蘋果汁出口總量的87.8%。柑橘罐頭主要出口到美國、日本、德國和泰國,占柑橘罐頭出口總量的88.8%。果汁進口增長一倍。果汁進口量為4.2萬噸,同比增長102.4%,進口額為0.5億美元,同比增長166.8%。其中主要是柑橘汁,占進口果汁總量的83.3%;主要來自巴西和美國,分別為2.4萬噸和0.4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64%和129.6%,進口額分別為0.3億美元和0.05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51.6%和192.6%;3、果品加工大有可為。果品鮮銷和加工始終是促進水果業發展的兩個輪子,缺一不可。作為水果生產大國,我國果品加工總量尚不足10%,與發達國家的35%相比還有很大的潛力;4、果業增長增收余地大。
威脅:1、WTO的實施對我國部分水果(如柑橘類、香蕉、葡萄,構成量價威脅。;2、國外果品營銷體系的健全,對國產水果的推廣和銷售構成營銷威脅;3、國外果品栽培技術、果園管理、果品加工的完善。4、國外果業發展的配套產業的服務跟進比較及時和到位。
二、我國果業產業化存在的問題:
1、激勵不完善;2、沒有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果業預警系統;3、沒有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果業預警系統;4、沒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果業分析系統。
三、果業產業中急需解決的核心問題:
沒有一個具有高效產業的體系,一個產業的所謂使命、戰略都不可能實現。首先,產業提速的驅動動力。然后,戰略運行的果業能力。最后,持續發展的果業核心能力。
四、果業產業中的六項措施:
1、搞好區域規劃和品質規劃;2、調整品種結構;3、建設良繁推廣體系;4、發展無公害水果生產;5、搞好采后處理加工;6、積極發展國際貿易。
此文在于給予果業人在果業產業運營方面的指引。關于各小標題并沒有完全充分的論述,主要考慮兩點原因:其一,業內人士看標題一定會有所感悟,在此不想浪費大家的時間;其二、如關心此課題的業內人士我們可文下交流溝通,并在連載后我會發布一個電子版的Powerpoint講義《果業產業化鑄造工程》和大家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