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開發商消費者 樓市調控帶來三大考驗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10日 22:14 新華網 | ||||||||
新華網北京6月10日電 記者 杜宇、張曉松、王宇 國家對房地產市場新一輪宏觀調控政策出臺后,社會各界反響強烈。在這輪宏觀調控中,地方政府、開發商和消費者都將面臨考驗。 考驗一:地方政府駕御經濟的能力
房地產業的關聯度高,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大,特別是地方政府通過收取土地出讓金能夠獲得極大收益,因而房地產業在地方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有人擔心,在房地產宏觀調控中,如果地方政府不能明確自己的職能定位,不能有效地約束自己的謀利沖動,不能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國家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措施的效果也會在這些地方大打折扣,最終,這些地方也將為房地產市場造成的風險付出巨大的代價。 新一輪宏觀調控政策出臺后,能否正確處理GDP的增長與防范房地產市場風險的關系,成為地方政府面臨的嚴峻考驗。 上海、南京、杭州等房價漲幅過大的城市,已經相繼出臺一系列嚴格的調控措施,市場預期發生積極變化。 對于中西部地區而言,地方經濟正處于“爬坡”階段,房價的上漲勢頭似乎沒有東部城市來得猛烈。然而,如何正確分析當地房地產市場的發展狀態,吸取經驗教訓,防范市場風險,顯得尤為重要。 湖南省副省長徐憲平說,湖南的房價相對較低,但是我們要堅決貫徹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把一些問題控制在萌芽狀態。比如2005年1月至4月,湖南省的房地產開發投資規模增幅很大,這就需要引起我們的警惕。 重慶市副市長趙公卿說:“這次宏觀調控有利于規范市場秩序,打擊投機炒做行為,防范價格上漲過快帶來的金融風險。政策措施還特別體現出政府對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的關注,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 通過調控,不少城市紛紛加強住房保障制度建設,調整土地供應結構,加強銀行信貸管理,綜合運行經濟、法律手段治理本地房地產市場中的問題,在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實踐中不斷增強駕御經濟的能力。 考驗二:房地產企業是否守信守法經營 杭州金達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因為在商品房網上備案系統單套、多套超兩次以上預定累計次數,目前已被有關部門停止所有銷售經營業務,立案調查。 這只是部分房地產企業違規經營的一個縮影。其實,在房地產開發交易環節,采取虛假出資、騙取貸款等方式從事項目開發;延緩項目開發進度、囤積炒賣土地;虛構買賣合同,囤積房源,哄抬房價;提供不實價格和銷售進度信息,誘騙消費者爭購等現象屢見不鮮。 建設部副部長劉志峰指出,部分地區部分項目的房價非理性上漲,與房地產開發交易環節存在的不法行為有很大關系。 新一輪宏觀調控政策明確指出要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希望通過調控建立確保房地產業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劉志峰認為,各類房地產企業應正確認識和判斷當前房地產市場形勢,自覺適應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把企業的長遠發展與市場的健康發展緊密聯系起來。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一些開發商已經有了清醒的認識。重慶同創集團銷售總監周弈先說:“調控對于規范房地產市場,特別是對一些炒房嚴重的地區來說是有必要的。” 重慶香江國際總經理王旭東說:“當前外來的游離資金過快涌入房地產行業,進行宏觀調控是非常及時的。” 考驗三:消費者能否理性消費 “別人買,我就買,別人不買,我也不買。”北京市民李君成如此描述自己買房的判斷標準。 李君成的話在相當多的消費者中具有代表性,然而在專家看來,這是一種不理性的消費行為。 專家認為,面對各種房產政策,買賣雙方保持平常心即可。以稅收新政策為例,主要是打擊炒房,對于自住用的購房者來說,不必有心理負擔。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李曙光說,成熟的市場應該有成熟的消費者相匹配,可是我們的消費者還不太成熟,一旦政策和市場發生變化,個人財務狀況和預期發生逆轉也就不可避免了。 不少專家建議消費者學習一些信用消費和投資理財知識,控制個人債務,衡量自己的能力,學會適度、合理的消費。(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