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觀察 > 《全球財經觀察》2005 > 正文
 

全球財經觀察:樂觀而謹慎的銀行改革(2)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11日 16:41 《全球財經觀察》

  從近期來看,銀行監管者應該與銀行業的龍頭企業共同制定和實施詳細的風險管理指導原則。這些原則至少應該要求每家銀行設立首席風險官的職位(在發達國家的銀行業,這個職位已經變得越來越普遍),并要求銀行有能力每周匯報一次已批準的貸款數量及銀行賬面上因此新增的信貸風險。此外,監管者還應該規定負責貸款決策的銀行人員所具備的最低信貸技能和資質水平。某些經驗豐富的大型商業銀行已經實施了這些變革;但其他許多銀行,
尤其是中小型區域金融機構還沒有行動起來。

  另一個必要的舉措就是建立起以業績和風險為基礎的監督體系。中國的監管者可以借鑒東南亞國家的經驗:在許多東南亞國家,銀行的信貸流程必須經過監管者的審查認證,銀行只有達到一定標準后監管部門才會換發牌照。但是,中國的監管部門常常能力不足,無法區分信貸風險管理系統的好壞。因此,監管部門必須提高自身能力,并采取行動,實施國際公認的最佳實踐。隨著民營投資者進一步入股國內各大銀行,隨著中國銀行業的市場競爭變得日益激烈,中國的監管者就不得不加倍警惕,加強監管。

  前景樂觀

  “中國的銀行業雖然存在問題,但并不是國外的銀行都是一流,中資銀行也有很多外資銀行所不具備的優勢,比如對市場的了解程度;而且現在,從監管層到銀行的高層管理者,他們的改革欲望都很強烈,我們接觸到的中國政府對于銀行業改革的決心很大,這對銀行業的改革有積極推動作用。” 普華永道金融咨詢業務中國區負責人劉建德對于未來的前景持樂觀態度。

  的確,相關問題實際上也引起了國內商業銀行高層的高度重視。

  中國工商銀行行長姜建清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建設真正的商業銀行,最重要的是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包括法人治理結構、經營模式、增長方式、資產結構、財務結構、組織結構、內控管理及業務流程等諸多方面的改革,“這將是一場徹底的革命。”

  他指出,中國商業銀行的改制不等同于財務重組,不是說通過注資、降低不良資產、組建股份制公司、引進戰略投資者和上市就能達到目的。如果國家給予相應政策,這些工作在較短時間內就可以完成。但是,要完善公司治理,實現增長方式和經營模式的轉變,就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持續不斷努力,而這些對銀行具有本質意義。姜建清說,建立健全公司治理,必須先研究確定發展目標或發展戰略,即正確認識和把握市場、效益、風險三者之間的關系。

  他認為,銀行猶如一臺非常精巧的機器,需要協調運作和配合。銀行面對的是一個不確定的市場,目前信用風險尚未完全得以解決和控制,新的風險,如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又開始凸顯,銀行對此要未雨綢繆,靠公司治理的完善和經營模式、增長方式的轉變,來處理好發展和風險這一對矛盾。

  去年,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內商業銀行主要面臨“治理結構、資本充足率、利率市場化三大挑戰。”馬蔚華強調,“治理結構完善與否,直接決定國內商業銀行的命運。”

  正如觀察家所看到的,中國的銀行不但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實力、信心和勇氣,也開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果敢出擊。

  2005年2月18日,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副主席唐雙寧在股份制商業銀行董事長、行長座談會上指出,各行要在防范信用風險的同時防范操作風險和市場風險。劉明康同時就如何加大預防操作風險工作的力度提出了13條具體的指導意見。銀監會確立“提高貸款分類準確性——提足撥備——做實利潤——資本充足率達標”的持續監管新思路。明確把完善公司治理和內控機制作為實施監管的著眼點和著力點。

  “中國銀行改革就像一艘大型戰艦在調轉方向,雖然你沒有辦法馬上看到成果,但其實改革已經展開。” 普華永道金融咨詢業務中國區負責人劉建德說。

  聯系記者shumei@gfo.cn

[上一頁]  [1]  [2]

  相關專題:

  《全球財經觀察》2005封面秀

  《全球財經觀察》最新封面系列文章:

  工行改制路線圖

  銀政合作的工行模式

  國有銀行改革決策不能猶豫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工行改制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彩 信 專 題
雙響炮
詮釋愛情經典漫畫
東方美女
迷人風情性感姿態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