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要約收購廣發始亂終棄凸現行業趨勢是合并(3)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22日 14:15 《全球財經觀察》雜志 | |||||||||
不得不為 中信收購廣發是在一批批券商已倒下的“冬天”開始的。 去年,大連證券、珠海證券、新華證券被相繼吊銷營業資格,富友證券、海南證券被“托管”。今年,閩發證券、南方證券、山西證券、漢唐證券和德隆旗下德恒、恒信和中富證券也紛紛落馬。 券商的日子不好過。據統計,今年8月份券商收入只有13.14億元,是今年以來收入最低的月份。但在收入大幅減少的同時,券商的成本開支并沒有減少。以經紀業務為例,券商9月份上半個月的傭金收入約為3.69億元,但同期成本支出卻高達約7.58億元,半個月虧損額就達到3.89億元。 同時,券商的自營、資產管理也出現了大面積的虧損。即便表現相對較好的投行業務,隨著市場持續走弱也開始下降,8月份券商的投行業務量已經從7月的130.15億元陡降至50.21億元,9月份因新股停發就更少了。 政府管理層也在想各辦法拯救國內券商,但也確定了“扶優汰劣”的思路,推出了“推進證券業創新”的政策。 作為第一家公開發行上市的證券公司,中信憑實力成為創新試點券商,增加了它擴張實力的籌碼。而在整個行業的危局中,也恰恰孕育著“獨領風騷”的機會,錯失這樣的機會,就會被實力相當的對手擠壓,成為“盤中餐”。 “技術的不斷加速發展是企業并購能持續不斷出現的一個根本原因,不僅可以降低外部交易成本,還能使公司壯大但不一定提高管理成本。”東方高圣分析師呂愛兵說。 讓華安信合投資咨詢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胡航感慨的是,中國國內資本市場并購技術的單調,“連杠桿收購的技術都很難展開,這局限了國內企業的發展壯大”。他說:“持續不斷地并購已成為美國企業的文化傳統,永遠不會停下來,這已是常規性的商業行為。而中國企業大部分不是快死了才賣,就是小規模地買。” 今年2月時,美國最大的有線電視運營商康卡斯特以換股的形式公開出價546億美元,欲惡意收購節目制作巨頭迪斯尼公司。最后也是在迪斯尼管理層的強烈阻擊下,以中信同樣的“我不會放棄”的放棄而暫時落幕。 “這是一起比較典型的惡意要約收購。雖然惡意,但透露出 了美國企業家與投資銀行的雄心壯志及全力實施戰略思路的一種精神。”胡航說:“這給中國企業和投行很大的啟示 ,只要是戰略發展需要并購,就不必拘泥于惡意還是不惡意。但中國企業家一直以來就缺少企業發展戰略思路。”他認為,中信惡意要約收購廣發對中國市場來說是一個有標志性意義的開端。 [上一頁]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