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取恒天然的教訓
鐘 聲
破解當今世界的食品安全困境,迫切需要建立符合經濟全球化特征的監管體系——有力度、有規模、常態化、機制化
新西蘭恒天然集團炸響一記“驚雷”。該集團自認從其一家工廠生產的濃縮乳清蛋白粉檢出肉毒桿菌。消息發布后,中國國家質檢總局迅速公布了可能受此事影響的4家中國境內進口商。目前,有關部門正開展檢測、封存工作,相關企業也在對問題產品采取追查、召回等措施。
盡管恒天然集團迅速展開危機公關,重申對中國市場的承諾,但是此事對該公司乃至整個新西蘭乳品行業的沖擊顯而易見。正如英國《金融時報》評論所指出,“即便中方沒出臺全面禁令,新西蘭乳制品在中國的形象也面臨風險”。
食品質量直接關系到生命的健康和安全。經濟全球化時代,超長鏈條的生產、運輸、交易環節,必然要求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采取更高、更嚴格的標準,必然要求相關部門實施更專業、更常態的衛生監管。對于食品安全風險,消費者有權表現“零容忍”,企業和監管部門理當做到“零放任”。
應當警鐘長鳴。食品安全問題上,切不可迷信,更不能失去理性。部分中國消費者把“絕對安全”的期望寄托在洋品牌身上。然而,一再發生的安全事件卻表明,知名洋品牌也未必總是信得過。早在2000年,日本雪印乳業公司就發生過金黃色葡萄球菌引發食物中毒案,受感染人數過萬。美贊臣、多美滋、惠氏等多國大牌乳制品廠商也都曾出現質量問題。
恒天然一案再次說明,中國相關監管部門有必要進一步強化對國外乳企巨頭進口環節的監管。無論是國內品牌還是國外品牌,必須一視同仁、嚴格檢測,這個原則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有絲毫松懈。
值得注意的是,專業的事情,必得施以專業的方法來操作。乳制品行業關鍵環節多,原料生產與后續的加工環節很多時候跨國界進行。此次恒天然集團檢出的含有肉毒桿菌的濃縮乳清蛋白,就作為原材料被用于嬰兒奶粉、兒童成長奶粉和運動飲料等諸多領域。由此足見,食品生產行業的任何一個環節都沒有“松口氣”的資本。破解經濟全球化時代的食品安全困境,僅靠末端治理遠遠不夠。建立符合經濟全球化特征的監管體系——有力度、有規模、常態化、機制化,這是當今世界的迫切需要。
食品安全領域并不存在旁觀者。一國一地的食品安全出了漏洞,自然而然會引發各國消費者和監管者的警惕。面對恒天然肉毒桿菌事件,無論中外,各方都需要引以為戒。重要的是,每一個沉痛教訓發生之后,都能讓人們看到實實在在的改進接踵而至,進而重塑消費者信心。市場信心,既是企業生存之基,也是產業良動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