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旸
如果放眼長遠,讓房價漲幅回歸到合理正常水平,政府要做的事情,不僅僅是提出一個單純的調控數字指標
在第一季度的最后兩天,多地按照國務院規定,公布了“國五條”實施細則。引人關注的是,不少城市都較為明確地提出了今年房價“上限”:新建商品住房價格增幅不高于本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實際增幅。
對比以往,今年各地的房價控制目標,有兩處新變化:一是在房價指標中,剔除了保障房,指向更為明確;二是在居民收入增幅中,扣除了物價上漲因素,調控目標更高。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數字游戲,折射了各級黨委、政府對樓市調控更大的決心。問題在于,在實際操作中,要嚴格執行,可不能玩數字游戲。
在中國經濟穩步增長、城鎮化與工業化不斷推進的大背景下,房價上漲之勢很難逆轉,關鍵是要控制在合理空間。居民收入實際增幅是硬杠杠,但這絕不意味著房價漲幅就要與之“看齊”。在房價調控方面,各級黨委、政府應該竭盡全力、不打折扣。
其實,明確房價控制目標,更重要的現實作用,是實現房價趨穩,給公眾一個清晰的結果,讓一度燥熱的市場預期慢慢冷卻下來。回想一下,“國五條”出臺而各地細則尚未落地的這一個月間,在搶搭“末班車”的心理作用下,部分熱點城市二手房交易市場掀起新一輪的集中網簽、過戶潮,房價亦有漲勢抬頭的跡象。不少人在政策“放空”之時入市,要么想賺一把“橫財”,要么想撿一個“便宜”,在一定程度上擾亂了公眾預期,使整個樓市出現了不穩定、不理性的波動。
從短期看,實現房價調控目標,重在穩住市場預期,穩住供求關系。如果放眼長遠,讓房價漲幅回歸到合理正常水平,政府要做的事情,不僅僅是提出一個單純的調控數字指標。
推進中長期制度建設應該實實在在地做起來,文件里面要寫,現實之中要動。綜合利用稅收手段,適當調整現有稅制,讓房產稅等持有環節稅種發揮更大作用;實現住房信息全國聯網,明確住房存量從而釋放更多有效供給;保證商品房建設用地、推進保障房建設從而擴大住房增量,增加供給。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應該推進經濟轉型,在力爭經濟健康平穩增長的前提下,確保居民收入的不斷增加,讓房價真正進入公眾可以承受的預期范圍內。
調控房價事關百姓福祉、政府公信,一旦流于數字游戲,于事無補,于民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