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今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宏觀經濟數據顯示2月份CPI同比增長3.2%,創10個月新高。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微博]對新浪財經表示,CPI漲幅有春節生產消費引發的季節性因素,但應警惕季節性價格上漲引發的通脹預期進一步推高物價,進而影響國家貨幣政策和經濟結構調整。他認為國家應該加強資源、物流、消費等領域的價格管理,防止經濟滯脹局面的發生。
孫立堅認為,2月份的物價上漲受春節消費影響較大。但在貨幣超發的情況下,這種季節性價格上漲會引發長期的通脹預期,商家會提高價格預期,引發物價長期上漲,進而沖破3.5%的物價目標。這將迫使國家調整貨幣政策,但目前我國的經濟結構調整和城鎮化建設都需要貨幣政策支持,貨幣政策收緊將影響經濟發展。同時,由于通脹預期不會降低,經濟就又可能進入滯脹局面,致使國家宏觀調控左右為難。
同時,全球貨幣寬松政策引發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帶來的輸入型通脹因素也不可小視。孫立堅認為當前全球貨幣戰爭的背景下,我國采取人民幣升值來對沖進口原料成本壓力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為人民幣升值預期會導致游資炒作,進而傷害實體經濟,進而引發通脹。最終造成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貶值。(戰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