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婧
需求端高耗能產業屢禁不止,供給端水電生產受制于南方大旱,火電企業受制于煤電價格倒掛。在供需兩端的擠壓共振下,今年的大面積電荒已提前到來,這也是2004年以來中國所面臨的最大一次電荒。對此,江西、湖南、貴州三省已經上調火電上網電價2分/度,更有消息說終端銷售電價已經迎來一個上調窗口期,有關部門正在醞釀之中。(《經濟參考報》5月23日)
電荒,已經不是一個新鮮詞。會哭的孩子有奶吃。讓人糾結的是,每一次電荒,總是和電價上漲聯系在一起。居民電價上漲,老百姓是直接的承受者;工業電價上漲,必以價格上漲反應在最終產品上,老百姓還是承受者。因此,站在老百姓的立場上,肯定反對漲價。
漲價,可以稍微改善一下我國長期存在的煤電價格倒掛的問題,讓煤電企業開足馬力,增加電力供應。但是,漲價就像海洛因,依靠漲價緩解電荒,只會越來越依賴這條道路,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電力企業,可以給電價上漲找出一籮筐的理由,這里就不一一贅述。同樣,我們也可以為反對上漲電價找出一籮筐的理由,比如,電網條塊分割,結構不合理,在南方缺電的同時,內蒙古、甘肅、新疆等地大量的發電卻送不出去;煤電企業在虧損,供電企業卻在拿高薪、配專車、建別墅……
記得2008年那次電荒,也是漲價的呼聲四起,面對CPI高企的壓力,發改委只能以“電價近期不得調整”的政策強壓。但廣東省的物價部門,卻在不知不覺中進行了“一年多的調查”,最后得出的結論是廣東電網的利潤空間太大,不僅價格不能上漲,廣東省省長黃華華更是要求全面下調工業和居民的銷售電價。
臺灣高鐵是另一個有意思的例子。全民資修建的臺灣高鐵,耗費新臺幣5000億元。票價卻不能由企業自己說了算,必須采用企業、政府、專家、消費者代表通過聽證的方式來共同決定。結果,連年虧損,以至于股東提出提前終止合同,無償將高鐵送給政府的建議。當然,這一建議被政府拒絕了,漲價的要求也被拒絕了。有意思的是,在眾人都認為臺灣高鐵沒有盈利空間的時候,歐晉德新官上任,采用綜合經營的模式,于2011年3月實現了盈利,盈利甚至達到了266萬美元。
不看絕對價格,將電價與人均國民收入進行比較,就會發現我國的相對電價在世界上是很高的,是德國的4倍多,是美國的10倍左右。這背后有些因素,令人深思。比如,我國物流成本比發達國家要高一倍左右,我國的人力資源成本僅為發達國家一半,我國單位產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比日本高出8.7倍,另外,我國60%的發電產能處于閑置狀態。
也就是說,影響發電成本、導致電荒的是一個系統原因,解決電荒的出路也是一個系統工程,絕不只有上漲電價一條路。不系統解決問題,無論電價如何上漲,電荒依然會與我們形影不離。目前,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向日本學習,讓發電企業與供電企業統一,以成本倒逼的方式,在不上漲電價的前提下解決電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