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23日電 上周末中國央行取消貸款利率下限引發海外媒體的多方關注,在對中國金融改革提出較高評價后,多家外媒今日分析稱,利率改革短期作用可能有限,最終受益者或為大型中資銀行。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發表評論表示,從過去很多年的經驗來看,即使貸款利率最低可以打到7折,但受益者主要是大型國有企業,這主要是因為其擁有強大的資源而具備議價能力。
美國《華爾街日報》認同這一觀點,其評論表示,短期來看,規模最大的幾家中資銀行受到的沖擊可能尤為明顯,四大國有銀行的利息收入可能會因此下降。但從長遠看,中小銀行在利率市場化進程中受傷最深。利率市場化進程中的下一個關鍵步驟是放開存款利率上限,這將引發攬儲大戰,也將全面壓縮中資銀行的凈利息收入。
《華爾街日報》表示,在存款爭奪戰中,四大國有銀行的競爭優勢不僅僅在于存款利率,它們擁有龐大的分支機構網絡和自動柜員機(ATM)體系。而中小銀行只能更多地依賴提供更高的存款利率來吸引客戶。
對此,《金融時報》表示,利率市場化是金融市場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應該從整體金融開放的角度來考慮,比如允許更多的民營資本和外資進入金融體系,以豐富市場的結構和市場競爭的層次。此外,也應該允許地方政府進入債券市場融資,讓其真正承受市場的考驗,以避免出現地方政府依賴地方銀行、從而導致風險在內部螺旋累積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