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2《央視財經評論》3·15在行動:
蘋果缺什么?
近期,蘋果公司的產品以及它的售后服務都成為了大家熱議的焦點話題。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消費品牌,在對待中國消費者的態度上,蘋果公司缺了什么?而作為消費者,我們的法律法規、商業環境、在約束這樣的商業行為時,又缺了什么?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王小丫和著名財經評論員姚景源、馬光遠[微博]共同評論。
連遭譴責,蘋果悄然變臉。保修政策說法不一。蘋果公司為何不肯認錯?缺了一塊的蘋果,缺的究竟是什么?
姚景源:我們缺少完善市場經濟的法制法規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蘋果缺了什么?應當講它現在缺少自愛。亞當斯密在著作《國富論》里曾經寫到,他說我們之所以吃到美味佳肴,不是釀酒師和農夫憐憫我們,而是為了他們自身的利益,我們不乞求他們博愛,我們只希望他們自愛。對于蘋果也是這樣,我們不是乞求你蘋果對我們中國的消費者博愛,我們是希望你自愛。在市場經濟當中,消費者手中的貨幣,它其實是一種選票,我們買了蘋果的產品,等于消費者選了你,給你投了一票。蘋果公司在中國獲取了這么多的選票,你應當有一種感恩之情,你要感謝中國這么多的選民在選舉你,你當選了,你要考慮怎么樣來最大能力去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你的底線就是應當自愛。但是蘋果的行為,盡管我們看到有一些微小的進步和變化,但是還遠遠的不夠,所以它現在最缺的還是自愛。你在市場經濟當中做不到自愛,你面馬上要面臨的問題,就是大家不來給你投票了。你想讓大家繼續去給你投票,顯然是一件十分困難,甚至不可能的事情。
我們確實是不要光去談蘋果缺什么,我們還得看我們缺什么。就是為什么蘋果公司在它本土,在世界上有的國家就不敢這樣,怎么到了我們這里它就另定一套規則,去傷害我們消費者的利益,而且出了問題,還如此的傲慢。我覺得,很重要的就在于我們缺什么。那我們缺什么呢,應當講我們還是缺少完善市場經濟的這種法制法規,特別是保護消費者利益的法制和法規。我也講了,我說我們現在這個蘋果的事情,從315到現在經歷了半個月。其實我們的輿論,我們的消費者,大家都在幾乎要求蘋果解決問題。但是蘋果的態度還如此的曖昧。那么解決這個問題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我們的行政部門要依法依規的執法。而且只要我們果斷的執法,恐怕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回過頭再來講執法的話,我覺得我們確實存在問題,就是說我們的法律法規不夠細化。
馬光遠:蘋果不能獨特到不遵守一個國家的法律法規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因為現在大家談到蘋果,老說它是全球第一,是商業巨子。事實上,我們從它目前的所作所為去看的話,不要說它是一個商業巨子,就按照一般的企業,在某一個行業里的基本規范來講的話,它是沒有達到的。無論是保修的一般期效問題,還是這個期限怎么樣去進行計算的問題,中國的相關法律規定是非常明確的,也就是說,你的手機在什么情況下開始算這個日期,你的零部件是多長時間,蘋果的很多回答是有矛盾的。
再有一個,這個日期究竟怎么算?我們說按照一般的常識,就說法律的期限,不要管一些專業的術語,就一個簡單的道理,我買了你的一個東西以后,買回來以后結果沒法用,修也沒法修,必須換。那么換了的以后,我換了一個東西,這個保修期是從換后算,還是說把以前那個根本不能用的給也算上?我想這是一個很簡單的一個常識。但是就這么簡單的問題,我們看到蘋果的代理店也好,它的相關服務機構也好,也沒有做出一個統一的回答。也就是說,我們不是拿你作為一個商業巨頭來衡量,拿一個基本的企業的基本的服務、基本的手法來衡量,你沒有做到自愛。當然這個企業自愛也好,或者企業被別人愛也好,實際上都不是基于道德。亞當斯密寫了《國富論》,也寫了《道德情操論》。但是《國富論》最基本的根本是什么?它是基于利益。也就是說,有了利益以后,我才會去守法遵紀地去做一些事兒。
我們現在要問,蘋果面對這么一個快速發展的市場,它為什么連基本的法律法規都沒有做到?支撐他來做出這種行為的底氣是什么?我覺得我們需要去探討。蘋果的獨特是什么?它以前的獨特是得到大家喜歡的,它體現在創新方面。比方說,它做的很多東西一下子突破了常規,讓大家感覺到真的不一樣,真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而不是說你獨特到不遵守一個國家的法律。如果說它的獨特在這個地方的話,我想蘋果那個口缺的不是一小塊,恐怕是一大塊。
馬光遠:我們需要蘋果公開的改變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實際上蘋果在每一個國家都有不同的一些銷售政策,這樣的銷售政策本身,一方面是根據一個國家本身的法律完善程度,另一個是根據它的執法的一些狀況,蘋果會調整自己的銷售政策。比如說根據中國的法律,中國法律是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對三包等有一系列的規定,這個規定是蘋果進入中國市場的最低界限。中國的法律還說,如果蘋果還想做得更好,我們是鼓勵的,但是我們的底線就是,你不能低于我們現在法律的要求。
我們今天討論這個蘋果缺什么,我們缺什么?實際上從3月15號到現在,我們看到現在很多單位都在發聲,媒體在發聲,《人民日報》連續五天在發聲,法律界的也在發聲,我們看到國家工商總局、質檢總局也發聲了。如果說蘋果的行為本身真的違背了中國的法律,比如說違背了三包規定,違背了關于消費者權益保護的規定的話,那么我們除了說以外,是不是還應該去做?如果說一個企業的行為本身已經違法了,我們的相關的執法部門就應該去制止它的違法行為,作為一個執法部門,除了勸責以外,更重要的是責令蘋果去改正自己的行為,這是我們最起碼應該去做的。
我們整體的法律環境畢竟在一個完善的過程中,也就是說,我們自身的法律法規,相對于國外來講,我們自身的標準也比較低。再加上,你去進行維權的話,你在維權成本比較高的情況下,大家就會去計算,有讓媒體在那兒抨擊,我們來搭個便車等等的心態。對蘋果公司在中國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更重要的是怎么樣去改變它這種態度。已經半個月時間了,蘋果有改變嗎?在改變,我們看到它悄悄的,在一些具體的做法上,已經在糾正它以前的行為。我認為這本身就是一個進步。但是悄悄地去改變還不夠,還應該公開的,我們現在需要的是什么呢?公開的去改變,以后不要出現這樣的情況。
姚景源:一些地方政府(有關部門)更多的站在生產者的立場上 而不是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上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我們現在確確實實很難找出一條很細的、有針對性的法制法規去依法依規的處理、解決這個問題。還有一個怪事,我們盡管也有很多的法律法規,但是我們在出現了一些問題之后,特別是傷害消費者利益的問題的時候,我們往往一些地方政府,他們更多的是站在生產者的立場上去,不是站在消費者的立場。因為生產者能給它帶來GDP,所以出了問題以后,我們一些有關的政府部門不是果斷地站在消費者利益上,維護消費者的利益,所以我們的消費者始終是弱勢群體。在市場經濟的這種狀況下,面對像蘋果這樣的公司,我們的消費者相對顯得弱勢。那么他們就期待媒體能替他們呼吁,但我們的媒體不是執法部門,如果要靠媒體執法的話,那么我們那么多的執法部門都蓋大蓋帽,也不能給我們媒體都發大蓋帽。我們還是要看到說蘋果的這種態度,說明我們在市場經濟建設當中的法制法規的建設還遠遠不足。
馬光遠:假以時日 中國本土品牌超越蘋果不無可能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我覺得中國的市場經濟,實際上大家應該用開放的眼光去看,用全球的眼光去看。因為我們說到手機也好,說到電腦也好,這個競爭的市場是一個全球的市場。我們在這里實際上可以替蘋果提一下醒兒,就是當年我們看到,當年的電視機制造、家電市場,當年的日本,甚至美國、歐洲的品牌,那個時候我們都不敢想象去超越,更不用說跟他們競爭。但是我們后來發現,一旦這個市場真的打開,一旦放棄所有的保護以后,恰恰競爭成功,在商戰上戰勝外國品牌的是中國本土的品牌。
到今天為止,我們看到中國也有很多的手機品牌,而且手機本身作為一個基本的日用品本身,未來中國的很多的手機品牌往往并不差,它們差的是什么?就是沒有蘋果那么大的知名度。所以我覺得競爭一旦跟上,假以時日,并不見得誰勝,誰贏。我想我們能戰勝蘋果的地方多的是,蘋果當年也栽過跟頭,后來站起來了。在蘋果的后面,也有很多的競爭者,也有很多的人想著去超越蘋果,這一點它應該自己也深有體會。中國的很多品牌之所以現在敢去做智能手機,我想它對自身的未來也是有一定的愿景的。
姚景源:蘋果不能傷害消費者的權益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真正的上帝是消費者。我們看市場經濟,近百年來,我們的企業品牌不斷地大浪淘沙,優勝劣汰,最根本的、決定性的因素取決于消費者。誰能夠取得消費者最大的滿意度,誰就有可持續性。其實我們現在講蘋果問題的時候,我們應當講蘋果公司最應該感謝的是我們,就是我們指出了蘋果的不足,而且指出蘋果最大的問題是傷害上帝,那么顯然傷害上帝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所以如果說我們蘋果公司,包括我們所有的企業,如果你要想有一種可持續的發展,你要想能做成百年……
(《央視財經評論》欄目播出時間:周一至周五21:55—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