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周浩/文 上周四,尚德電力在美股收盤之后發(fā)表聲明指出,公司“沒有完成將于明天(3月15日)到期5.41億美元債券本金的償付計劃”。尚德的這筆可轉債發(fā)行于2008年3月,期限五年。按照規(guī)定,這些可轉債到期后,債券持有者可選擇將債券兌換為現金,也可以選擇將債券轉換成股票。而目前在光伏行業(yè)整體不景氣的情況下,很少有債權人會考慮轉股的選擇。
這樣的一個表態(tài),表明尚德電力已經著手破產準備,在創(chuàng)始人施正榮退出無錫尚德的核心管理層之后,尚德的命運也許就已經注定。
然而,施正榮的退出以及無錫尚德的破產并不是終點,尚德破產將留給無錫市政府以及背后的銀團無休止的重組的痛苦,而這一事件給予市場以及政府無盡的反思。
從一開始,施正榮和市場就很清楚,光伏行業(yè)并不能創(chuàng)造穩(wěn)定的現金流,由于成本較高,光伏需要借助于政府支持。彼時,全球經濟尚處于景氣周期,同時,歐盟等國對于光伏的大力支持也點燃了中國地方政府的熱情,于是,無錫市政府也開始對尚德采取了大力扶持。
在政府的支持下,尚德開始飛速發(fā)展,多年以后披露的資料顯示,尚德所繳納的稅收,與無錫市政府給予的補貼相比,幾乎微不足道。為了獲得更多的政府補貼,尚德甚至虛構銷售,將自己的產品賣給海外的子公司。
這樣的一個“空手套白狼”,看似是一個完美的策略。在很多企業(yè)看來,政府需要就業(yè),需要拳頭產業(yè),同時通過賣地獲得大量收入,并不缺錢,因此這樣的一個泡沫可以繼續(xù)吹下去。
同時,大量銀行開始進駐尚德,而結果是,尚德借得越多,銀行越不敢對其指手畫腳,反而需要在其胃口大開時再度滿足它的胃口。原因很簡單,你不借有人借,你不借它玩完了你也不好受。
再完美的故事都有結束的一天,尚德的資金鏈越拉越長,債務越來越多,就開始顯得越來越脆弱,同時也開始對外界的質疑越來越敏感。
當歐盟考慮取消對光伏行業(yè)的補貼時,市場開始緊張起來,這個時候,無錫市政府和多數銀行仍然認為憑尚德之力,應該能撐得住。
但企業(yè)的根本仍然是盈利,一個不能從主業(yè)中賺錢的企業(yè),難以在市場大潮的沖擊中獨善其身,結果,尚德的多米諾骨牌開始倒下,留給無錫市政府以及各家銀行的,只是“一地雞毛”。
回過頭來,我們可以指責很多人,但真正需要反思的是這一過程中的“綁架”和“串謀”。需要指出的是,尚德的故事,仍然在各個角落上演。
(作者系澳新銀行中國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