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2017年03月17日07:56 新浪綜合

  全國人民乃至世界矚目的一年一度的中國“兩會”分別于3月3日和3月5日在北京隆重開幕。北大經濟學院自2014年開始,推出“‘兩會’專家學者筆談”,暢談改革,分享智慧,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今年的“專家筆談”也將在“兩會”期間如期與廣大讀者見面。

  鄭偉:險資舉牌與萬能險的“昨是今非”

  (作者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在部署2017年重點工作任務時,提到要“抓好金融體制改革”,要“促進金融機構突出主業、下沉重心,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防止脫實向虛”;要“拓寬保險資金支持實體經濟渠道”;要“穩妥推進金融監管體制改革,有序化解處置突出風險點,整頓規范金融秩序,筑牢金融風險‘防火墻’”。自2016年12月以來,“險資舉牌”和“萬能險”成了媒體上的高頻詞匯,痛擊者有之,鳴冤者有之。怎么看?筆者提出幾點不成熟的思考,拋磚引玉,與大家討論。

  第一,應當辯證看待險資舉牌。一方面,險資主流是合法合規的,不能對險資和險資舉牌一概地貼標簽、妖魔化。對此,2016年12月提出“妖精論”的證監會劉士余主席也在2017年2月的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作了說明:“去年在基金業協會的會上,我講這個野蠻人,是倡議大家不要去做,并沒點名,但我在機場還沒起飛就被解讀成險資了,就算講險資也是極少數,也是小妖精,我們大的險資人保國壽都是好的,最后被解讀成這樣,眾口難辯。”

  另一方面,我們必須看到,個別險資在資本市場快進快出、興風作浪,與保險資金在資本市場理應扮演的長期穩健機構投資者的角色嚴重背離,且行為做派逐漸失去人心,應當反思。

  第二,“萬能險”本身是無辜的。怎么看“萬能險”?現在萬能險有點被“污名化”了,聲譽不好,好像險資舉牌的問題都是萬能險惹的禍。實際上,其一,萬能險20世紀70年代產生于美國,在美國市場發展平穩;其二,萬能險在中國也不是新事物,2000年就引入中國了,十多年的發展也較為平穩。但為什么近兩年萬能險開始引起關注并逐漸背上罵名了呢?

  原因在于,萬能險已經不是當初的萬能險了,它已經被異化為“披著萬能險外衣的中短期理財產品”了。因此這里的痛點不在“萬能險”,而在“中短存續期”,萬能險只是一個“殼”,被利用了。不僅如此,而且這個“殼”本身也異化了,萬能險原本最大的特點應當是“繳費靈活、保額可調”(理論上一張保單可以滿足一個人的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的需要),但市場上不少中短存續期的萬能險產品都是躉交保費,而且保額為賬戶價值的105%,沒有什么調整空間,所以基本上看不到“萬能險”原本的蹤跡了。

  第三,圈錢提款和規避監管是風險之源。變異了的萬能險,即中短存續期理財產品,與險資在資本市場的不規范行為之間,存在密切關聯,短負債必然驅動短資產,驅動“快進快出”。如果負債端是短負債,怎么能期待保險公司扮演長期機構投資者的角色呢?而且,現實中的邏輯還不是先有短負債,再有激進投資;而是先想做激進投資,然后再利用保險來實現目的。于是我們看到,個別保險公司的股東及其實際控制人規避監管,將保險公司當做一個圈錢提款平臺,需要多少錢,就發多少萬能險,然后到資本市場去興風作浪。

  這其中,隱藏著很大的風險。一方面,以中短存續期產品為主要業務的保險公司,很可能面臨資產負債不匹配和現金流不足的風險,存在賭一把、博一下的心理。如果賭贏了,保險公司及其實際控制人將賺個盆滿缽滿;如果賭輸了,保險消費者將承擔損失。另一方面,在這個中短存續期產品的交易中,保險消費者對實際風險的認知十分有限,與實際風險相對應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險資投資行為和風險管控,基本處于缺失狀態。此外,中短存續期產品還會給保險“長期風險保障”的消費文化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第四,新形勢對保險監管提出很高的“穿透”要求。從保險監管三支柱看,在“市場行為監管”方面,要注重產品監管,產品監管要“穿透”層層包裝,看清產品內核是什么,研判保險公司的產品設計初衷和動機。比如,高現價、中短存續期產品,從表面看,各項費用低、現金價值高,似乎對消費者好;但回過頭看,有些公司心懷鬼胎,從一開始就不是想做保險,最后有可能讓消費者承擔過大風險。

  在“公司治理監管”方面,要改進保險公司股權管理,公司治理監管是管“大腦和神經”,“大腦和神經”出問題,公司肯定出問題,這其中的“公司股權”實際上代表了一個公司的“DNA”,如果先天DNA不好,后天很難調整過來。所以股權管理就是要通過設定一套規則,對DNA進行“穿透”式的甄別、篩選,讓那些真正想做保險、想打造百年保險老店的投資人進入保險業。

  在“償付能力監管”方面,這個問題更復雜,看能否針對新形勢新問題,既基于財務和精算,又超越財務和精算,進一步“穿透”負債端和資產端,從實質上識別保險公司的風險狀況。

  第五,應當充分依托社會監督來實現“穿透”。保險行業的風險管控是一個“三位一體”的體系:一是企業內控,二是政府監管,三是社會監督。這其中,社會監督尤其值得關注。過去幾年,保監會陸續出臺了償付能力、資金運用、股權信息、關聯交易等一系列信息披露制度,近日又加強了市場準入信息披露,要求“所有申請籌建的保險公司均需在保監會指定網站上公開預披露籌建方案、投資人資金來源聲明、關聯關系聲明等重要信息,并對披露材料的真實性、準確性負責”。如果社會監督(包括更多的信息披露、公開質詢等)做得好,將給政府監管提供更多更具穿透力的工具,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責任編輯:馬龍 SF061

熱門推薦

相關閱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