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民乃至世界矚目的一年一度的中國“兩會”分別于3月3日和3月5日在北京隆重開幕。北大經濟學院自2014年開始,推出“‘兩會’專家學者筆談”,暢談改革,分享智慧,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今年的“專家筆談”也將在“兩會”期間如期與廣大讀者見面。
李曉龍:科普經濟:讓科學技術普及成為撬動經濟發展的杠桿
?。ㄗ髡呦当本┐髮W經濟學院博士后)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縮小社會兩極分化已經逐漸成為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首要任務與關鍵難題。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速逐年放緩,人口紅利桎梏以及物資資本投資邊界,嚴重放大了經濟增長的收斂性。對于經濟增長理論的研究領域中,自20世紀60年代費雪(Fisher)、舒爾茨(Schultz)以及貝克爾(Becker)分別提出“人力資本”的概念之后,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關注到了人力資本對于經濟增長的作用,尤其是內生增長理論(The Theory of Endogenous Growth)也稱“新經濟增長理論”的發展,使人們認識到了科學技術普及等人力資本等在經濟增長中的重要作用,并將這些要素內生化展開具體分析。無論是阿羅(Arrow)“干中學”(learning-by-doing)模型及初步延伸的宇澤(Uzawa)模型,還是羅默(Romer)內生技術進步模型或盧卡斯(Lucas)的內生人力資本模型,都展現了科學技術普及作為人力資本重要投資之一,通過技術創新、結構調整、擴大就業、人口質量等機制共同促進著經濟內生增長。
我國“十二五”基礎和前沿技術研究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探月工程、載人深潛、衛星應用、超級計算機等關鍵項目突破,使得我國逐步向科技強國邁進。然而,科普經濟體系的滯后,卻嚴重制約了我國科學技術的大眾化推廣。
科學技術普及,是將自然科學的原理、機理和機制,通過關聯、對比、啟發、圖示等生動表征形式,融合社會科學、教育科學,完成知識從點到面的傳遞過程。為了加強科學技術的社會化、市場化和經?;?,構建科普經濟新體系,將有力發揮科學技術普及的杠桿作用,創新“科技、教育、宣傳、經濟”一體化新業態,促進形成“讓科技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局面。
科學和科普,現存的“一手硬、一手軟”局面,致使科學大發展背景下科學響應力逆勢下降。在重視通過前沿技術研究等教育形式帶來技術創新從而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忽視了科學技術普及所帶來的結構調整、擴大就業以及人口質量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上海交大校長張杰與影星張杰粉絲的尷尬事件背后,更值得讓人深思的是,科學機理與娛樂八卦在各社會階層,特別是青少年群體的“圈粉”完敗。更遑論,眾多的青少年只認識鹿晗、李易峰等演藝明星,而不認識李四光、孫家棟等科學工程泰斗。數據顯示,科技發展動態占互聯網信息總體僅為可憐的5%。如此殘酷的現實,促使我們認知到當前社會下價值觀認知的扭曲,更是市場經濟下資本的惰性引導下的調控缺失。
科普經濟,是依托市場的基礎性調節作用,以科學技術普及為對象,充分發揮教育對經濟增長的內部作用及外溢作用,形成科學技術產出、科普知識轉化、科學成果表征、科普產品推廣的完整產業鏈條,研發一系列符合人類認知規律的科普產品,培養一批融合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教育科學的綜合性人才隊伍,為不同年齡段和不同工作崗位的人民提供科學技術普及服務,進而提高廣大勞動者科學素質和技術能力,提高生產力,增加勞動者經濟財富收益。
增強科學技術的普及,其意義將有效涵蓋國家、社會和經濟層面。中國科協《科普“十三五”規劃》中提出要普及科學知識,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10%。七大重點工作規劃主要圍繞國家部門和企事業單位,著力推進科普的架構和渠道建設??破战洕陌l展,將會為“創新強國”和“互聯網+”政策提供堅實的人才和市場支持。社會的平穩發展依賴于青少年人才的漸進成長,如何將當前物質和偶像崇拜的社會常態,轉變為理想和科學崇拜的積極社會生態,是國家永立世界強大民族之林的基石。另一方面,供給側改革需要精準挖掘有價值的現代服務業,科普經濟將衍生出科普制作、科普出版、科普銷售等相關軟件應用、動漫、書籍、電視劇、游戲、卡牌、手冊等低能耗產品,為創造新行業和新的就業崗位提供了巨大的潛能。
跨越式的社會和經濟發展為科普經濟建立提供了全方位的可行條件。空、天、地一體化,以及從宏觀到微觀的系列科技成果,為科普經濟創造了豐富的機能元素。國家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科普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為推進科學技術普及的各項活動提供了法律依據。微信、微博、網站、軟件、游戲等互聯網媒介,極大的擴展了科普的展示空間和延伸區域,使得海量的受眾可以從任意空間和任意時間接收科普信息。虛擬現實、三維映畫、復合傳感器能夠將抽象、客觀、呆板的科學技術原理轉化為具體、主觀、生動的大眾知識。企業化的管理機制和市場化的融資模式,特別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模式支持下,科普經濟將會產生與其他行業融合的源源不斷的新形式和新動能。
建設科普經濟,需要注重“一個中心,兩面驅動,三化發展”。首先,以國家為中心的決策制定,從宏觀上把控和平衡科普的權威性和積極性,做到既促進科技普及,又保持科學性。然后,科普“偶像”和表達藝術是驅動科普經濟發展的重要策略。在“互聯網+”時代,內容建設已經成為新媒體搶占受眾的最重要基礎手段。同時,青少年需要且離不開偶像的指導作用。以科學人物為偶像的建設,可以引導青少年崇尚科學、追求理想,其也將成為重要的和極具價值的新媒體內容。而表達藝術正是將科學藝術化、體驗化和普惠化的關鍵所在。受眾青年化、隊伍規范化和推廣商業化是科普發展的重要方向。圍繞提升青少年的科學興趣、創新意識、學習實踐能力,建設一系列受眾“能接受、易接受”的科普產品,繼續加強科普隊伍建設和科普理論研究,形成一批能夠具備商業化、教育化和宣傳化的綜合型隊伍,推進融資、包裝、理念相結合的市場化專業推廣模式。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馬龍 SF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