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詞之別 意蘊深遠——海外人士談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新華網北京12月18日電 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的這一重要論斷,突出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從“基礎性作用”到“決定性作用”的轉變,引起海外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和積極解讀。
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中國問題專家羅迪認為,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將市場的作用顯著提升到了核心位置,如果執行得力,這將給中國帶來革命性的改變。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阿瑟·克羅伯指出,中國雖已解除了對產品市場的大部分管制,但資本、能源和土地等要素的配置仍未充分放開,由此造成的價格扭曲現象導致了中國經濟對基礎設施投資的過度依賴和產能過剩。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的指導思想將有利于提升中國經濟運行效率。將政府職能轉向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市場監管、公共服務、社會管理和環境保護等方面,能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
紐約大學美中關系研究中心主任戴維·狄儂在接受采訪時說,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更有利于中國經濟的發展。因為效率低的項目將更難獲得政府補貼,這意味著資源會流向效率更高的項目。同時,民營企業發揮出潛力,創造出更多機會,促進就業和經濟增長。
英國渣打銀行[微博]全球研究部經濟學家嚴瑾表示,《決定》突出了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涉及范圍廣,操作性較高,具有深遠意義。今后市場將決定絕大多數產品的價格,其中公用產品定價是明顯的改革切入口;國家財政補貼將得到限制,因其扭曲了正常的定價機制;保護私人產權的力度將進一步加強;部分行業的進入壁壘將會下調,由價格承擔資源配置的信號而非行政力量;資本項目的管控將會放松。
不同于歐美的個人自由價值觀,日本特殊的市場經濟模式更強調團隊、規范的重要性,更重視政府的功能。在日中合作新日本研究所副所長庚欣看來,這種模式同樣值得中國借鑒。由“萬能政府”逐漸向市場轉移經濟功能及權力的過程,不僅是政府與市場職能的分工,同時也是政府與市場屬性的升華,更是整個中國社會經濟體制的進步與成熟。中國從35年前三中全會到今年三中全會實現的高速發展與進步,主要就是把握住了經濟這個中心點,而且越來越尊重客觀經濟規律——價值規律的要求,市場越來越在中國人的經濟生活中發揮“決定性”的作用。這充分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精神。庚欣認為,在當今中國,政府與市場是社會進步與經濟發展的兩大車輪,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平衡性功能缺一不可。
金磚大國巴西的瓦加斯基金會經濟學家費爾南多·維洛佐說,中國經濟高速發展至今,無法再單純依靠大規模消耗資源來推動,必須謀求可持續發展,也就是說應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上的創新來配置資源,市場在這時就應發揮關鍵作用,或者說是決定性作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的決策顯然是遵循了上述市場規律。今后,政府的職責和作用應主要體現在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優化公共服務、加強市場監管、促進共同富裕等方面,與市場密切配合,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副所長安德烈·奧斯特洛夫斯基將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比作深化改革的“路線圖”,相信中國將繼續推行社會主義改革方針,堅持不懈地向市場經濟轉變,建立起可調節的市場經濟制度。遠東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雅科夫·貝格爾則指出,縮小貧富差距、城鄉經濟和文化差異,將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但如果中國能夠在未來5至10年內全面落實《決定》這個綱領性文件,那么中國必將實現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一的既定目標。
東歐國家羅馬尼亞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中,經歷了一段相對混亂的時期,過度的通貨膨脹曾使國民經濟萎靡不振。羅馬尼亞經濟學家利迪婭·莫伊塞對此感受頗深,同時密切關注中國經濟的轉型與發展。她說,中共提出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得到了國際金融市場的普遍歡迎。今后,大型國有企業、已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企業和中小企業之間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根據市場機制和供求關系來確定價格,將使交通、電信及能源等領域的資源得到更有效分配。這還將推動自由貿易區在各地興起,從而進一步帶動投資的增長。利迪亞強調,金融市場豐富、經濟充滿活力的發達國家都擁有強大的監管機構,以確保市場不會出現大幅振蕩,政府的調節、監督作用不可或缺。
在匈牙利金融研究所所長、經濟學家倫杰爾·拉斯洛看來,中國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匈牙利似曾相識。他認為,用市場競爭手段解決問題,方向無疑是正確的。但他強調,“林肯造就了美國,鄧小平造就了中國”,現在深化改革同樣應該加強中央的權力。只有這樣,才能打擊地方保護主義,有效推進大型國企改革。(參與記者:何德功、楊永前、趙焱、樊宇、林惠芬、曹妍、吳心韜、楊琪、黃繼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