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上海自貿區,要的不是政策紅包,而是改革紅利。”在9月26日舉行的上海第七屆參事國是論壇上,上海市政府參事室主任、上海市政府參事王新奎在主題演講中說到。
王新奎表示,作為國家戰略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建設,正是我國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全球經濟重構的新趨勢所采取的以開放促改革的重大舉措。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目標不是傳統的由優惠和特殊政策構成的“政策洼地”,而是可復制的先行先試的改革試驗區。
他認為,在全球產業鏈重構與創新形成的趨勢下,所謂的國際化大都市不僅僅應該是具有金融控制力的全球資源配置中心,而且還應該是具有創新控制力的全球創新推進中心;國際化大都市不但是全球跨國公司總部的集聚地,而且還應該是跨國的創新性中小企業的集聚地。國際化大都市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將進一步的上升。目前,紐約、倫敦等傳統的國際金融中心正在迅速地向國際創新中心的方向發展。
至于如何實現上述目標,王新奎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在自貿區研究之初,就已經有所考慮。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金融改革要為自貿區的總體改革服務,二是人民幣“走出去”的窗口。
“現在都在擬定當中,現在是試一件事情,辦一件事情,不是說先放開,大家做。比如金融,我想一定是按照產品來設計政策。”王新奎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具體而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先行先試改革大致包括三個方面。
王新奎指出,首先是以國際高標準為標桿,改革服務部門外商投資準入管理體制,并進而為我國整體投資管理體制的改革提供可供復制的經驗。在逐步推進服務業和服務貿易對外開放基礎上,使上海率先成為我國的全球創新型中小企業的集聚地,培育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的創新控制力。
其次,提高資本項目的自由化程度,逐步推進金融業和金融服務貿易對外開放,在為我國整體推進金融業和金融服務貿易對外開放提供可供復制經驗的同事,使上海率先成為我國的全球跨國公司總部集聚地,強化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的金融控制力。
王新奎最后表示,轉變政府職能,改革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提高貿易和投資的便利化程度,在為我國政府職能轉變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提供可供復制的經驗同時,按國際化大都市的要求,不斷改善和優化上海的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