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論
梅新育 (商務部研究員)
恒天然肉毒桿菌風波仍在繼續發酵,其教訓和警示何在?
對于商務、海關和質檢系統而言,其警示在于我們必須繼續重視將貿易便利化和商品質檢監督、食品安全要求結合起來,既不能犧牲貿易便利化,也不能為了盲目追求貿易便利化而犧牲商品質檢監督、食品安全要求。鑒于新西蘭是第一個與我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發達國家,而且農產品是我國進口貿易自由化的重點領域,強調這一點尤為重要。但通觀全局,此案首要教訓無疑是我們必須走出盲目崇洋的思想誤區,不能繼續盲目自斷手足,需要自己積聚消除制衡、約束洋品牌行為的強有力力量。
由于新西蘭懷卡托地區好好塔普加工廠一根生產輸送管道受到污染,恒天然生產的部分乳品原料被肉毒桿菌污染,并進而禍及采用恒天然原料的眾多國內外知名食品品牌。這本身并不是特別不得了的事情,因為在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和全球化貿易的條件下,一處出現的問題產品只要一時沒有檢驗出來,很快就會輸往各地市場,這是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和全球化貿易體系不可避免的副作用。
但是,我們有權利要求生產商制定實施有效的防范制度,將紕漏降低到最低限度,并在紕漏發生之后采取正確負責的態度。恰恰是在這一點上,恒天然的表現應當批評,因為其在發現部分產品受肉毒桿菌污染之后,沒有立即采取措施回收產品,而是幾個月之后方才公布,并采取措施。
恒天然理當為自己的錯誤行為付出代價,這一點毋庸置疑;問題是,該公司為什么會采取這一錯誤決策?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中國這個最大、增長最快的市場上,包括恒天然在內的洋品牌乳品缺少強有力的本土競爭對手制衡。畢竟,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商品生產者最強烈的動機就是利潤最大化;只有代表公共利益的政府強力威懾和競爭對手制衡,才能約束其為追求利潤最大化而踐踏一切的沖動。在中國這樣的大國市場上,缺了本土競爭對手的制衡,洋品牌人性中“惡”的一面就少了很多約束。正是基于這一點,他們內心深處很有底氣地相信,即使事情敗露,盲目崇洋的中國消費者依然會一往情深地繼續追捧他們,而且越是大城市居民,越是所謂時尚、高端的消費者,這種非理性追捧越是強烈。
一些消費者對洋奶粉的過度追捧源于后發國家和地區追捧發達國家品牌的人之常情,但這種追捧太過分以至于達到盲目就值得警惕了,有可能將自己推上被洋品牌宰割魚肉的砧板。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