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戰略與經濟會談”上周(7月10至11日)于美國華府舉行,這是當今中美兩國最重要的年度會談;自美國總統奧巴馬及中國前國家主席胡錦濤于2009年G20高峰會中協定舉辦后,今年已是第五輪;主旨為期許在區域及全球性的經濟與戰略議題中,達成中美長期策略共識。
這次中美會談的中方主要代表為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國務委員楊潔篪;美方主要代表則為國務卿克里、及財政部長杰克·盧。戰略對話的議題包括網絡安全、朝鮮核武、氣候變遷與環保議題等;經濟對話的議題則包含中美雙邊投資保護協定 (BIT)談判、雙邊擴大貿易、投資合作、以及金融市場穩定與改革等。
自2009年開談,今年第五輪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影響范圍為歷屆以來最廣泛,且有許多突破性的進展,其中最具話題性的議題包括“重啟雙邊投資協定談判”、“建立元首熱線”、“開放人民幣匯率市場化”,以及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宣布“擬讓中國軍艦停靠美國海軍基地”等。
雙邊投資協定談判推進
就經濟層面而言,此次對談的大方向是為進一步強化中國的市場開放,以及加強中美兩大經濟體的經貿合作。若中美經過談判后能夠順利簽署雙邊投資協定,中國開放投資準入權后,美國資方能夠更輕易地進入中國內地市場,并且獲得中國政府對于外資比照國民的待遇。此舉將能直接地提高中國的FDI,更可間接作為中國面對其他國投資的范本;當然雙邊投資協定對簽署的雙方是對等的,中國的企業想要走出國際也會容易許多。世界兩大經濟體對外投資能夠更加活絡,對于世界經濟的復蘇將具有正面效益。
具體而言,此次會談最重要的突破,在于中國同意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及“負面表列”為基礎,盡快與美國進行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的實質談判。長期以來,美國一直希望中國能在汽車制造、銀行、化工和能源等行業項目,對美開放;但卻因中美投資協定始終尚未進入實質談判而未有進展;日后進入實質談判,雙邊投資協定一旦達成,則過去多數美企在中國受限情況可大幅改善,中國企業在美國也能獲得類似的市場準入。
根據對話成果清單來看,中美雙方也承諾在能源、環保、衛生、科技與農業等諸多領域加強合作。這也對中國的相關產業帶來莫大商機。與美國的合作除了可以提升技術,更可能降低效率成本,進而提高獲利。
在經濟對話中,美方承諾增加投資,提高儲蓄率,削減赤字,降低債務,致力于實現中期財政可持續性,并關注貨幣政策的外溢性和國際影響;中國則承諾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完善分配機制,加快國企改革。雙方合作項目上,則包含強化經濟政策、擴大貿易和投資合作、提升全球合作和國際規則,以及金融市場穩定與改革等四大領域。
平臺與互信
在立基點上,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提供給兩大國一個交流平臺,使彼此對于世界的情況因應方法趨近一致。近年來,不管是朝鮮半島核武危機、東海釣魚島、美對中限制高科技出口、網絡安全等等的問題上,中美的相關政策都可以看出雙方對彼此信任度仍不足;對話的舉辦也是為了提供彼此一個緩沖的空間,降低彼此沖突的可能性。不可否認的,中國日漸上升的國際地位,讓中國在亞洲地區的影響力更顯舉足輕重,中美彼此間的關系也因此增加緊張氣氛,這次會談當然對紓解壓力,有所幫助。
美國與中國分別為目前世界第一與第二大的經濟體;2012年中國的GDP為美國的一半;美國GDP為15.68萬億美元,占全世界總GDP的22%,中國的GDP則為8.23萬億美元,占全世界的11%,兩國GDP總和占全世界3成以上,但中國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而美國卻是逐年下降。
預測中國經濟總量將于何時超越美國,常是各大國際機構熱門的話題。今年六月,美國經濟學家法瑞爾(Paul B Farrel)甚至在專欄中表示,中國的GDP將在2015年就會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并且中國在2040年將占世界總GDP的40%。盡管各方在“何時”的問題上眾說紛紜,但中國經濟力的持續加強,卻是不容否認的事實。因此,中美兩國之間,合作互信關系的建構,有絕對的必要性。
(作者現任香港北威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