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韓潔 杜宇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今年以來,全國財政收入增速持續下滑。前5個月累計,全國公共財政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6.6%,中央財政收入僅增長0.1%。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6月底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匯報時坦言,受經濟增速放緩等因素影響,制約后幾個月財政收入增長的因素仍然較多,完成全年中央財政收入預算壓力很大。
一些人表示擔心:財政收入持續低增長,各種民生保障是否會受影響?
砍什么也不能砍民生
“財政收入增速放緩,百姓擔心民生投入受影響。但有一點很清楚,我國財政支出政策的核心就是保民生,砍什么支出也不能砍民生。”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白景明說。
白景明指出,財政收入增速下滑并不代表保民生的錢沒了或減少了。財政收入仍是增長的,只是增速放慢了,由于我國公共財政收入超過十萬億元,如此大的體量,即便增幅較小但增量依然可觀。再加上民生投入都列入預算,只要財政收入能保持穩增長,稅收能依法征管,完成全年收入預算還是有可能的。
財政部數據顯示,前五個月各項民生支出總體保持兩位數增長,明顯快于收入增速。如教育支出增長11.6%,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增長16.4%,社保和就業支出增長19%,農林水事務支出增長13.1%,節能環保支出增長24.9%,均高于年初預算設定的增幅目標。
此外,住房保障支出雖增長8.6%,但也高于預算安排的5.3%增幅。醫療衛生支出增長25.4%,略低于預算安排的27.1%增幅。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審計研究室主任汪德華說,本屆政府的執政目標之一就是不斷改善民生。在經濟增速放緩、財政收入減速的背景下,今年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多次就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出部署,也凸顯新一屆政府打造“服務型”“民生型”政府的執政理念。
不過,汪德華也表示,以往財政“豐年”時超收資金很多,在完成預算后多用于增加民生投入。如今財政收入增速放緩,額外追加的投入可能會受影響。此外,一些“短板”民生領域如醫療衛生、保障房、棚戶區改造等投入仍需加大力度。
政府要帶頭“過緊日子”
當前,如何解決民生等財政支出需求不斷增長與財政收入增長下行的矛盾是各級政府面臨的普遍難題。專家表示,要保障各項民生支出,就必須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壓縮不必要的支出,政府要改變大手花錢的舊習,帶頭“過緊日子”。
“一些基層政府附屬機構超編,縣級財政供養壓力大;公款吃喝雖得到遏制,'三公’經費支出仍然過高……”在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經濟學部副主任呂政眼中,財政支出結構中仍然有很多不合理、亟待壓縮調整的內容。
白景明指出,財政收入增速放緩,要保障民生支出不減力,“過緊日子”只能緊政府,并應成為常態。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財政部日前發出通知,要求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對2013年一般性支出統一按5%比例壓減。
“5%的壓減比例力度不小。”汪德華說,財政收入增速放緩將倒逼政府加快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改革,優化支出結構,壓縮不必要支出,確保調整經濟結構和保障民生等重要領域支出,把有限的錢花在刀刃上,打造廉潔、高效的服務型政府。
樓繼偉表示,下一步財政部將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嚴格支出管理。按照中央厲行節約的要求,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嚴控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經費”支出。落實國務院提出的“本屆政府任期內,政府性的樓堂館所一律不得新建”的要求,嚴控修建裝修辦公樓等樓堂館所。
警惕收“過頭稅費”加重百姓負擔
財政收入增速放緩,地方政府財力“吃緊”,一些地方亂收稅費行為卷土重來。專家表示,越是稅收下降,越要重視稅收質量,應依法規范稅收征管行為,在應收盡收的同時,堅決遏制收“過頭稅(費)”和向企業違規收取稅費等行為。
白景明表示,為完成稅收目標,各地仍不乏“過頭稅(費)”等違規行為,無疑加重了企業和百姓負擔,應堅決制止。地方政府要增加稅收,首先要做到依法征管,清理一些不規范的減免稅費行為或“先征后返”等變相減稅政策,努力提高稅收質量。
汪德華認為,要緩解地方財政壓力,應在財政資金管理上下工夫。審計報告顯示,有大量列入預算但未花出去的財政資金沉淀下來,如果把這些閑置資金盤活,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無疑能更好保障地方各項民生支出。此外,還應加快建立包括房產稅在內的地方稅收體系。
白景明建議,緩解財政收支矛盾,保障民生投入力度不減,還應改革財政資金投入方式。應通過制度創新,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引導帶動更多社會資金投入民生等重點領域,補充公共財政資金的不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