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第五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正在華盛頓舉行。對話由副總理汪洋和國務委員楊潔篪,以及美國國務卿克里和財政部長雅各布主持。人們普遍關注,在這個“老”的對話形式下新班子所進行的努力。
中國一直強調發展與和平這兩大主題。外部環境當然是國內經濟發展成效的一大重要自變量,對于外部世界,中國的態度一直是想要謀求和平共處以及最大程度地建立共識,實現雙贏發展。正如副總理汪洋所言,“中美是最大的鄰居”,兩國的貿易額占了全球的1/5,美國是中國的重要出口市場,而中國是美國海外投資的主要國家。兩國經貿關系如同一對“夫妻”。
對中國而言,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亞洲區域變成了最重要的世界經濟重心之一,與此同時,美國的“重返亞洲”戰略開始。這種戰略中包含了疑慮、制衡與圍堵,其基點就是擔憂中國的發展,它由以前美國人發明的那種“離岸平衡手”戰略(即由盟友來制衡中國)發展為直接地重返。只不過,它不如TPP那么直接介入亞太地區以維護美國在亞太的核心利益。
因為此前中國與東盟的關系發展良好,在亞洲區域,中國一直是很多國家與地區密不可分的經濟合作伙伴,如同韓國總統樸槿惠所說的那個悖論:亞洲國家安全上依靠美國,而經濟上得依靠中國。美國加入并主導TPP的原因之一就是稀釋中國在亞洲的影響力,在經濟方面鞏固自己的核心利益,為其重返亞洲戰略服務。
中國對以上這些制衡的應對是積極的。從中國開始提出構建“新型大國關系”開始,中國就開始以一種更自信的態度來應對中美關系,中國強調平等的對話,以及互相了解,這試圖將以往霸權競爭之下的國家關系切換到平等對話式的雙邊磋商。中國對待中美關系以及地緣政治方面變得更有自信,在對待TPP的方面就可看出,中國積極應對TPP,坦白說,這是正確的思路,因為沒必要害怕美國主導TPP,因為即使美國為TPP設定了高標準,也未必最后都會按照美國的標準來,而且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任何重要的協定,缺了中國都是不完整的,以現在的環境,中國不會也不應該被孤立。對于中國來說,只有積極應對TPP,才能知己知彼,更好地應對與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
此外,就近來的地緣政治來看,中國的自信與積極也不斷表現出來,首先是對與南美關系的鞏固,顯示出中國開始以地緣外交為重點,主動推動印巴和解進程,加強與之合作。還有,在朝核問題上,中國越來越明顯而堅定的態度,吸引了韓國新總統第二訪問地不是傳統上的日本而是中國。中國在亞洲地區的自信與努力,正在與之總體實力越來越相匹配。這也有助于構建一個更平等的中美關系,中美的競合是一個長期的狀態與過程,在此過程中,中國滿懷與自身經濟實力相符的自信,平等、積極、務實地進行中美對話,這就是一個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的良好心態。我們相信,中國如果接下來繼續在國內不斷推進各種重要改革攻堅,完善各種市場規則,提升經濟增長質量,那么這反過來又會增進外交方面的自信與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