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培科[微博](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
近期,樓市持續回暖升溫,市場傳言調控政策即將收緊,在這樣一種緊張氣氛中,國務院常務會議祭出“國五條”,以穩定房地產調控預期。
僅從其表述來看,其力度和措施暫時還難堪重任,“擴大個人房產稅試點范圍”卻引起了輿論的高度關注。如果不征收房地產保有環節的稅收,則很難抑制國內投資投機性購房。如果不采取稅收調控的方式來增加多套房持有者的成本,不通過市場化的手段來迫使其釋放多余的房子,則很難避免空置浪費,也很難穩定房價預期。顯然,再不及時調整房地產的調控思路,隨著“房叔”、“房姐”、“房嬸”的一一暴露,房地產背后隱藏的矛盾也會逐漸顯現。
當務之急,必須要調整現行的房地產調控政策,不能再繼續盲目出招去“空調”,而應該有的放矢,盡快了解國內房地產市場的“空置率”,如果國內的房子被有錢人和有權人大量囤積,就必須要采取必要的稅收調控手段,否則任何調控措施都會像以往的“空調”措施一樣藥不對癥。
從房地產和高房價的獲益方來看,一個是以高價賣地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地方政府;一個是以房地產開發為主業的開發商;另一個則是通過倒買倒賣房子獲益的人。顯然,國內的房地產調控再不切斷地方政府與房地產開發商的利益鏈條,繼續縱容地方政府賣地擴張,房地產調控不但難以落實,“鬼城”的蔓延和房地產綁架中國經濟之后,中國的問題會變得更加麻煩。
為了避免國內樓市的潛在隱患,避免資源被地方政府過度變賣和開發,須盡快啟動不動產的全國普查,讓決策層了解真實的房地產“空置率”數據,實施有的放矢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和保障房供給,避免資源的過度重置和浪費。只有統計了房屋持有者和空置房的真實信息,才能實現全國聯網,以統計每個家庭實際持有的房屋數量,再按照屬地原則實施差別化的房地產稅收。因為只有普查還不夠,還得在全國范圍內推開征收房產稅、空置稅、遺產稅、贈予稅,增加多套房擁有者的持有成本,用稅收杠桿來迫使持有多套房的人釋放存量房和空置房,來平抑畸形的市場供需,以保障市場的公平與效率,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抑制房地產的過度開發和投資投機,也只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調控房地產,還可以讓決策層充分了解當前的房地產現狀,便于制定有效的調控政策。如果我國的不動產永遠是一本糊涂賬,房產稅和空置稅很難征收到位,房地產調控的效果也很難達到預期。
同時,應該降低二手房交易市場的各種手續和稅費,加快空置房的流通速度,提高房子的使用效率和恢復房子的居住屬性。另外,要切實加大保障房的供給和規范房屋租賃市場,提高保障房的使用效率,避免錯配,盡量給低收入者和買不起房的人提供相對穩定的居住環境,避免買不起房的人變成剛性需求和淪為長期房奴。
或許會有人說,在房地產環節政府已經拿走了大頭,土地出讓金和各種稅費占房價的比例已經超過了50%,繼續征收房產稅并非是為了調控房地產而是為了加稅。當然這不是我們想看到的結果,為了避免房產稅成為地方政府的“零花錢”,地方政府的財政收支必須要透明公開,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房產稅等應該用于公共服務開支,切忌成為地方政府的“私房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