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評論 > 乘用車按排氣量計車船稅 > 正文
丁波
這兩天,關于《車船稅法(草案)》的爭論在繼續:其中“不能把用車人當成唐僧肉”、“新草案實質是增稅”等等反對聲不少。作為車輛使用稅率調節過程中的一環,車船稅改革激起的爭議要大于此前的燃油稅、增值稅、購置稅等改革措施,這或許是決策層不曾想到的。
平心而論,車船稅按照發動機排量分7檔來征收,有一定科學依據,外界雖然質疑有的車輛價格與排量大小不相關,但筆者認為,發動機排量依然是對于車輛進行劃分的最有效標準。除此之外,《草案》為何受到如此大的爭議,有兩點值得反思:
一則,《草案》本身沒有提及部分基準稅額上調的背景和目的,在其同時發布的《草案說明》中,雖然作了解釋,卻缺乏說服力。 《草案說明》表示“按排氣量征稅可基本體現車船稅的財產稅性質,體現鼓勵使用低能耗、低排放的小排量汽車的政策”。只要稍微了解近幾年中國車市的人都很容易看出,靠增加幾百元的年度稅收差異,無法實現“鼓勵使用低能耗、低排放的小排量汽車”。因為對于一個準備買2.0升排量小轎車的人,不可能為了少交幾百元車船稅,改買1.5升排量或者1.0升排量的汽車,更別提一擲千金的豪華車主。 《草案說明》上,卻把“促進減排”說成主要原因和目的,讓人不免想到,相關部門是在“以減排為名、以增稅為實”。這樣做,還不如把“調節貧富差距,增加國家稅收”寫進目的之中,那樣更顯得“坦蕩蕩”。
二則,《草案》沒有顧及到一個重要人群——城市中產階級的利益。按照新的劃分標準,1.0升及以下稅額幅度降低,是最大的受益者。但必須注意到,在國內大城市以及各地省會城市,很少有人開1.0升以下的車。城市中產階級是車輛的主要擁有者,他們中的很大部分都是在駕駛1.6升以上的車型,包括1.8升、2.0升或者1.8T等車型,這些車型在本次《草案》出臺后,都成為了要增加稅收的對象。何況,城市中產階級又是對于價格很敏感的人群,同時往往也是“意見領袖”。
今年以來,他們要面對“豆你玩”、“蒜你狠”,要在加油時看到不斷上漲的油品單價,還要為升息所帶來的房貸月供增多而發愁,在這樣一片漲聲的節骨眼上,車船稅也來湊熱鬧,還缺乏讓人信服的理由,大家自然用腳投票。
還好,《車船稅法(草案)》目前還僅在征求意見。既然是征求意見,還希望有關部門要顧及各方利益,把政策目的再說明白一些;在劃分征稅標準時,考慮到更廣泛群體的利益;乃至在將來政策推出的時間點上,也有通盤考慮,從而讓這項改革平穩推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