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用工荒’,但是找工作也不簡單!鄙仃P男孩潘忠文攜著女友,在開發區舉行的大型公益招聘會上逛了一圈后,發出了一句感嘆,“缺人的崗位很多,適合自己的不多!
潘忠文原是一名倉管員,有四位部門同事,但現在都走了。為了留住他們,公司也曾花費心思,承諾他們工作到4月份就獎勵400元,到6月再獎400元,但沒有絲毫作用。在潘忠文看來,公司今年遭遇的“用工荒”其實就是流動性很大。
像潘忠文和他的老東家這樣的經歷,屬于人才市場里典型的供需矛盾。企業招不到合適的人,求職者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這原本是職場長期存在的現象,但今年開春以來,這種現象因為異常明顯被解讀為“用工荒”。透過“用工荒”紛繁駁雜的表象,不禁要問,當下到底有哪些行業正在經受著招工困難?
本欄文:記者鄧仲謀 實習生李淑姮
圖:記者喬軍偉
兩會箴言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在兩會期間表示,中國現在出現的“用工荒”只是階段性、局部性問題。他認為,“用工荒”未見得是壞事!坝霉せ摹彪m然會使企業的效益和訂單受到影響,但客觀上提高了農民工收入,增強了社會對農民工的關注并弱化了企業對農民工的固有歧視。
他舉例說,農民工的收入已普遍提高10%到20%,有的地區農民工收入還提高了30%;很多企業對農民工在年齡、性別、地域等方面的限制也有所弱化。
樣本:兩大“馬路招聘市場”迥異
要看哪個行業今年用工最“渴”?最好的地方是去“馬路招聘市場”。海珠區瑞寶村的“馬路招聘市場”今年設在瑞康一橫路附近,附近大大小小的制衣廠都會派人像“趕集”一樣前來招人。一位廣西老伯守在一塊招聘紅紙旁邊,一個上午也沒有招到一個人。老伯是替兒子來招人的,如果有人有意向,他就把人領回廠里去,試工后,雙方滿意就算成交了。老伯告訴記者,現在有一點技術的工人都到大廠里去了,像他兒子這樣只有30臺機器的小廠越來越難招到熟練工。究其原因是大廠工資高福利好,而小廠利潤薄,自然沒有辦法給工人加工資。
相比瑞寶村求職者的“冷清”,增城新塘富華路附近的“馬路招聘市場”異常熱鬧,招工者和來來往往的求職者把整條街塞得滿滿當當。記者剛到路口,一家企業的招聘者連忙招攬記者過去應聘司機。由于制衣廠計件工資,大部分廠家都把每個工種的報價詳細列出,一位四十上下的阿姨眼尖,一看就發現這家廠的報價每件低了5厘錢。甚至還有一家制衣廠為了增加說服力,把廠里的工資單都粘貼出來了,還用黑筆寫出了工資單上的平均工資可以達到2000多元。最顯眼的要數一家東莞服裝企業,這家有多個分廠、員工號稱3萬的企業遠道而來,在現場逢人就派發招工簡章,還大聲吆喝廠里優厚的工資福利,如果有求職者上前詢問,招工的大伯還會向你展示工廠的實景照片,如果合意,現場有車送你進廠。
行業:缺工集中在三大行業
“馬路招聘市場”只是服裝加工行業“用工荒”之一角。來自廣州市人力資源部門的信息顯示,今年節后缺工比較集中在三大行業,包括電器制造企業、機械加工業、服裝制鞋業等。此外,物流配送、會展商貿、餐飲住宿服務行業也相對缺工。
在東莞等地,電子電器、玩具、制鞋、五金等勞動密集型行業用工缺口依然比較大,制造業深度加工、現代服務業和區域經濟繁榮帶動的傳統服務業,用工缺口呈上升趨勢。與之相反的是,秘書、打字員、行政業務人員等職業的求職人數則供過于求。
“建筑、物流、制造行業等在廣州都非常缺人。”南粵人才市場總經理魏福樹說,建筑行業缺人這可以從之前的亞運裝飾工程中體現,而物流行業中最缺的是搬運工和運貨工,這兩個工種現在基本上沒人干。
企業:中小民營企業難招人
不同行業之間存在著不同的用工狀況,同一行業不同企業之間也會有截然不同的缺工現象。
“一些名牌企業招工是不難的,但有些民營的中小型企業則難招人!卑贅I人才市場總經理蔡泓權對此深有體會,她認為,民營企業要好招人,一般是企業文化好、準時出糧;最不好招人的是那些待遇不好,福利差,勞動強度大的民營企業。在她的印象中,江高一家化妝品公司,正是因為待遇好,每次都可以從人才市場帶走幾十人。
不同企業之間出現的缺工現象,是農民工“用腳投票”的結果。今年兩會期間,廣東省領導在回答“用工荒”時,明確指出,目前珠三角缺工的主要是中小企業,工資待遇與福利保證不夠完全,這導致工人都去選擇那些待遇較好、保險完善的大企業。
廣州:
外來求職者下降6%~7%
廣州市人力資源服務中心主任張寶穎認為,當下的缺工現狀可概括為“缺工三性”:結構性、地域性和階段性。湖北的王先生是一名學校保安,雖然每月有2100元的收入,但他還是覺得廣州消費高,壓力大。他的很多朋友去年就離開廣州,到浙江、江蘇、西北等地找工作,據說在那里當普工,扣除所有費用,都有2500元,王先生也準備去溫州碰運氣。
其實,就全國人力資源而言,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兩會期間就曾表示,中國勞動力的“紅利期”并未過去,供大于求的狀況基本沒有改變。目前,中國的人口是13億,到2030年會到15億,還會保持勞動力供大于求的狀態。
但具體到各區域,人力資源的流動是逐年變化的,當年“孔雀東南飛”的景象隨著二三線城市的發展,今年明顯的變化是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選擇在家鄉就近就業。這種現象從人才市場得到了證實。百業人才市場總經理蔡泓權說,今年的統計數字顯示,外省來廣州的求職人數,比去年同期少了6%~7%。但她同時表示,這個數字感覺不是太明顯,因為春節后的招聘會,人流量都很大。
對于求職者下降,南粵人才市場總經理魏福樹表示并沒有感覺,身兼數職的他還以一個切身的例子說明越來越多的人在家鄉就近就業。前幾年,他家鄉的食品廠常常缺人,不得不采用臨時工,現在由于許多農民工回鄉,已全部是固定工人,包吃住,還能一個月掙1600元的工資。
悖論:大學生找工難過農民工?
在開發區大型公益招聘會上,雖然主要面對普工和技工,但還是有不少的大學應屆畢業生也風塵仆仆地趕來了。一邊是農民工的“用工荒”,另一邊是大學生的“就業難”,而在這場招聘會,兩者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
“用工荒”與就業難表面看是悖論,但剖析兩者的背后成因,不難發現兩者之間又是有著內在的邏輯關聯,其根本癥結都在于產業結構的不合理。
有專家指出,產業鏈條的不完善導致低端制造業需要大量的廉價勞動力,而知識層次相對較高的大學畢業生既不能和農民工形成差異化的就業競爭,又不具備制造業的就業成本優勢,于是就形成了這種奇異的一邊是“用工荒”,另一邊是“就業難”的現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