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議
“只要身體健康,有一定的工作技能,即使50歲也沒有關系。”東莞市某電子廠的老總張先生在招工時表示。為緩解當前出現的“民工荒”,很多企業招人時都放寬了限制。
據估計,目前僅東莞一市的民工缺口就達100萬左右,而整個廣東的用工缺口在200萬以上。來自廣東省玩具行業協會完成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廣東玩具企業不同程度存在“招工難”情況。
“民工荒”再次走進大眾的視線。在互聯網上,關于“民工荒”的討論也幾近白熱化。
現狀:用工缺口加大選擇面寬
在天涯論壇上,網友“輕容素羅”說道:“廣東現在確實在鬧民工荒,我們這邊工業區每個廠都打出了很大很長的橫幅,大量招聘男女普工,說月薪在2000元-3000元左右,介紹個人進去都可以得到200元。”
“民工荒”的到來讓打工者有更多的選擇余地。開了十幾年貨車的一位網友說,由于兩個女兒都在深圳工作,所以他也跟著跑來了深圳,希望能找到一份包吃住月工資達到3000元以上的工作,結果一下火車就接到工作邀請:包吃住每個月2500元。他沒有多加考慮就拒絕了。“我是有技術的,不怕找不到活,來到這里當然要找一份待遇好的。”他認為深圳工作機會很多,估計三四天就能找到想要的工作。
一些網友認為,“民工荒”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是好事,可以促進民工待遇的提高。
網友“橘子紅了”認為,越是民工荒,民工越不慌。既然“民工荒”已經成為事實,農民朋友不妨多看一看挑一挑,不怕找不到滿意的工作機會。多年來民工們吃的是草,擠的是奶,現在也應該有挑選工作的權利了。
一些企業則在抱怨用工缺口,特別是技術工種、熟練工更突出。
網友“雅潔蕾”說,“我所處的行業需要很多的員工,今年好多工廠招人難,訂單都積壓。估計會有很多工廠不能正常運轉,福利不好的更甚。”
魯西人力資源有限公司的招聘專員小陳在網上留言:普工難招,招一個熟練工就難上加難。“現場求職的人本來就沒多少,熟練工在家鄉也能找到一份待遇相當的工作,回家的回家,跳槽的跳槽。”
原因:缺的不是工,是工資待遇!
面對珠三角等地區出現的“民工荒”,很多網友把主要原因歸結在工資待遇低上。“缺的不是工,是工資待遇!”網友“清與濁”認為。
網友認為,地方政府和企業如果繼續漠視工人權益,恐怕就會面臨無人干活的問題。這樣的變相“罷工”對農民工們來說,其實也是一種無奈。與其說這是農民工們“倒逼”企業,不如說是殘酷的現實在逼迫農民工們這樣做———物價在漲,工資待遇卻一直不變。
廣州現在最低工資標準為860元,而深圳特區內最低工資為1000元。今年廣東“兩會”期間,多名政協委員提案希望增加勞動者收入,認為最低工資標準應該大幅度提升,此建議得到很多網友的支持。然而一些企業卻認為工資上漲難以承受,“剛從金融危機中恢復過來,現在訂單增加了,但還沒有套現,增加工資壓力比較大。”
當然,也有人認為新一代民工本身也有責任。網友“不明真相”評論道:“窮漢養嬌娃”!現在勤快肯干的都是那些60后老民工,你看看這些80后90后小民工,沒技術又不肯吃苦,還想要舒適又高薪的職業,這現實嗎?企業是要賺利潤的,你這邊抱怨賺不到錢,那邊跑去網吧通宵上網,算個什么事?
探討:內地發展迅速減小珠三角吸引力
隨著內地經濟的發展,沿海和內陸經濟差距的縮小,珠三角等發達地區不再是年輕人的唯一選擇,很多農民工留在家鄉發展更劃算。
網友“PT中山”發帖說:“國家的西部大開發和中部崛起戰略使一大批西部及中部城市開始快速發展,成都重慶經濟圈,武漢經濟圈,長株潭經濟圈等等中西部城市群的崛起都吸納了大量的勞動力,在農民工心中,珠三角已不是一枝獨秀,有時就近的省會城市是更好的選擇。”
這位網友稱,工資待遇相差不多的情況下,離家近的工作肯定是第一選擇。“我的很多兒時好友都去了武漢發展,從我們老家到武漢車程3小時,車費60元。而到東莞車程26小時,車費280元,要倒3次車。兩地工廠的待遇相差無幾,怎么選擇不是很明顯嗎?”
一位來自重慶的網友表示,他有很多親戚朋友都選擇留在家鄉打工。在重慶打工,一個月不包吃住也能拿到1800元左右,而且離家近,珠三角一個普通工人的收入也就1800元左右,除去開支一個月能剩1000元的樣子,深圳的吸引力不比內地高。
網友“蔚藍的天”講述自己的經歷:7年前就在這打工,現在還是在打工,住的還是租來的房子,孩子讀不了公辦就讀民辦,春節一家三口回一趟老家的成本是2000元。而老家的同學開個小店當了老板,第一年就還清了開店借的錢,在家鄉過的小日子比我們滋潤多了。我真是悔啊。
措施:加快產業升級應對民工荒
第一財經網所作“你認為目前珠三角再次出現的用工荒,原因何在?”的網絡調查顯示,選擇“珠三角產業結構低端”的網友最多,達到了37%。第一財經網表示,從農村勞動力總量不斷減少的角度來看待缺工現象,或會發現勞動力局部的、階段性的、結構性的短缺幾乎不可避免。
網友“右手有酒”認為,適度的民工荒是有利于國家產業的發展的,我們國家特別是沿海地區已經積累了一定資源,不需要再靠出賣廉價勞動力來發展,而應把目標投向高技術附加值的產業中。對于傳統的勞動密集型企業,要么你想辦法技術進步提高效率,要么倒閉。當然這個過程要適度,不能一下子把這種企業全打掉。
財經評論家朱大鳴發表網評稱,近些年來,東部沿海的產業之所以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沿海地區的要素成本提高,如果產業轉移成為趨勢,沿海地區的優勢將被高成本的生活擠壓很多,珠三角出現“民工荒”也在情理之中。但如果出現這種民工荒是整體性的,我們就需要思考我們的產業結構問題是否合理。“中國現在的落后產能過剩,因而必須堅持走產業升級換代之路,我們是淘汰過剩產能的時候了。”
經濟學博士馬光遠在鳳凰網專欄撰文稱,“民工荒”再次凸顯了依靠低廉勞動力發展外貿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走到了窮途末路,面對本次出現的“民工荒”,珠三角和浙江等地的外向型企業一定要堅持走痛苦的轉型之路,特別是對于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包括他們的最低工資給予足夠的保障,否則“民工荒”現象將不會走入歷史。(謝慶裕鄭云如熊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