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市迷茫中救市論戰再升級(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7日 10:11 《理財周刊》
為什么不救市? 此文一出,其觀點立即受到了廣泛的質疑,尤其是在學術界產生了一系列爭論,在反對“不救市論”,力挺“救市論”的專家中,又以中國政法大學劉紀鵬教授的觀點最具代表性,就在愚人節后的第二天,他火速其博客上刊登了一篇名為《財經雜志悠著點》的長篇文章,對胡舒立的觀點進行了針鋒相對的反駁。 其一,針對證監會高層改口一事,劉紀鵬表示該不該救市且放在一邊不說,“事實是:無論是證監會新聞處還是媒體界的朋友都說,那真的不是老范‘原說’,而是‘揣摩’,人家明明沒說,偏要寫一篇《何必諱言不救市》的假說”,似乎有欠公允。 其二,“美聯儲以短期貸款拍賣方式向金融系統提供2000億美元,再向摩根大通提供300億美金收購貝爾斯登以及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采取的一系列降息、減稅的政策”,這都是明確的救市政策,“不是救市又是什么呢?”。 其三,劉認為此文最后一段對中國股市的用詞“尖酸刻薄”。尤其是那句“‘救市說’者中相當一部分引領者其實都是‘浸淫’市場的多年老手”。 劉進一步表示,“在一個國家經濟和股市的危急時刻,幾乎沒有哪一個國家的政府不出來救市。我們認為這種暴跌是不正常的,必須盡快扭轉,而扭轉的辦法并不需要像美國政府那樣去救市,只要把去年‘5•30’打壓股市過快增長形成的兩個政策即調整印花稅的行政手段和加速擴容的市場手段重新調整一下即可,因為現在恐懼股市變為瘋牛的前提已經不存在了,這些行政和非行政的政策手段的使命已經完成了”。 中國股市誰說了算? 此后,《東方早報》、《每日經濟新聞》、《新京報》、《北京青年報》、《廣州日報》等南北媒體陸續參與討論,“中國股市誰說了算”一度有成為2008年度流行語的趨勢。由此,“救市之爭”開始逐漸向“中國股市發展道路之爭”發展,并形成了兩派截然不同的意見。 一派是贊成政府救市的“國情派”,以劉紀鵬、袁幼鳴、葉檀、水皮、金巖石等為代表。他們認為中國股市作為新興加轉軌的市場就是一個“政策市”,中國政府在股市發展中一直承擔著重要角色,無需遮掩也無法遮掩。現在股市出現非理性大跌,政府這個節骨眼上拋出“市場論”,對股市袖手旁觀是不可取的,這樣做只會反而傷害中國金融體制的改革和資本市場的建設。 另一派是贊成政府不干預股市的“市場派”,以胡舒立、霍德明、許小年、謝國忠、侯寧等為代表。他們認為政府既無法定職責、亦無認知水平來調控作為價格信號的股指,與千萬投資者博弈無異于螳臂擋車。歷史證明,百般呵護的行政調控非但不能令市場中大部分投資者滿足,反而會越來越成為監管者“不能承受之重”。當斷不斷,必受其亂,政府這次決不能一錯再錯了。 而在具體的政策措施上,兩派的辯論焦點則集中體現在是否應該下調印花稅來激活股市的問題上。前者認為,過高的印花稅使股市在2007年的大牛市中都成為零和博弈,在熊市中更是會變成負和博弈。眼下股市缺的不是資金,是信心。要重振投資者信心,當前最直接也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降低印花稅或單邊征收印花稅。劉紀鵬教授更是認為:印花稅下調根本不是“救市”,只能算是“還債”,因為去年“5•30”用政策打壓股市提高印花稅,現在已經跌到了比“5•30”前更低的時候,調整回來是理所當然之舉。 后者卻認為,在目前通脹壓力巨大和貨幣政策從緊的大環境下,印花稅的絲毫變動都會造成股民心理的更大波動,因此宜靜不宜動,宜緊不易松。況且印花稅對股市的影響很有限,雖然中國是政策市,但股指終究是由上市公司的內在價值決定的,在股價明顯過高的情況下,就算是政府也救不了市。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