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建設性思路解決調水公平性問題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9日 11:42 財經時報
北京 雅克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將分別帶給河北省和北京市每年40億與10億立方米的水量。這項褒揚與非議同樣多的浩大工程在未來十年,至少會給北京與河北一個喘息和思考的機會!薄@是最新一期《財經時報》“奧運大調水”一文的結尾。 而在調水之前,盡管我們仍然無法喘息,但并不應該停止思考。 首先,我們需要思考一下,北京缺水的情況到底怎樣? 筆者想起當年從事導游工作時的一個經歷:有一次帶領一個歐洲的農業考察團觀摩北京的東北旺鄉的一處農業示范區,鄉領導指著灌溉水渠向外國專家介紹說,“這些莊稼都是抽取深層地下水灌溉,不僅旱澇保收而且沒有污染”時,外國專家卻轉過頭來悄悄和我說:在他們國家,深層地下水是嚴禁開采的,因為這些水是幾千萬年前地質構造產生的,不屬于可再生資源。另一位外國專家則說,在他們國家,如果實在缺水,被迫稍微抽取一點深層地下水,也必須想辦法立刻回灌,否則就會破壞地質平衡。當時一位陪同的國內專家則苦笑著和我說:“咱們的這種平衡也不知道已經被破壞幾個輪次了! 由此可見,無論從國際慣例還是從資源的地質、生態意義上說,深層地下水都不應該屬于常規資源。而目前北京卻將地表水、地下水和省外調水作為水資源的三大常規來源。由此可見,北京的水資源的實際缺口要大于目前的計算口徑。 筆者由此想到了另外一個經歷:有一次在游覽位于北京河北邊界的金山嶺長城時,在極陡、且極度缺水的山坡上發現仍然有作物種植。問當地農民,說是這里的農民輪流租用抽水灌溉設施,無論用多少水,收費都是按照每小時五毛錢計算。這種情況導致農民盡可能的超量抽水。據筆者觀察,每小時用水肯定超過1噸,這還不到城市水價的十分之一,目前一噸淡水用于工業的邊際產出達到30元左右!但是,大量的寶貴淡水資源被消耗在了效率極低的山地作物上。 顯然,在水資源總體不足的情況下,從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地方向發展水平較高的地方調水,符合經濟學的第一要義——效率性。那么,我們是否有辦法同樣也保證公平性呢? 筆者認為,更具有建設性的解決方式,是逐步將經濟發展條件較低的水源涵養地的農牧業人口逐漸向下游地帶遷移。 這種方式看似將進一步增加平原地區的人口承載壓力,但首先,平原地區的人口承載余力仍然大于山區,更重要的是,華北平原地區的人口承載壓力主要是水資源瓶頸。而將上游人口遷至下游,因此避免了水資源在上游遭到“金山嶺式”的浪費和污染,在總體上將增加水資源的數量和質量,也就能大大增加下游的承載能力。 至少,我知道,人口密度和資源貧乏程度比中國北方還要高的日本,就是這么做的。 來稿信箱:lianxiwomen@chinabusinesspost.net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