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保護主義·經濟學教育·教育產業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7日 17:50 第一財經日報 | |||||||||
郭繼豐 關于貿易保護主義 舒默、格雷厄姆和科伯恩3人首次以美國參議員身份訪華,舒默和格雷厄姆聯手提出的《舒默-格雷厄姆修正案》將于3月31日表決,國內外學者如何評價他們的訪華和《舒默-格
羅奇:美國已經邁上保護主義的危險道路。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羅奇認為:在21世紀,中美關系大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了,但不幸的是美國國會已提出針對中國而采取的保護主義行動的20個議案,向崛起的保護主義勢力妥協,把中國當成自己責任的替罪羊。美國的國民凈儲蓄率在2005年下半年跌至占國民收入的-1.2%,意味著美國人的儲蓄量尚不足以置換用舊了的廠房和設備。這是美國自二戰以來的第一次,也是世界史上任何曾占主導地位國家的第一次。導致國民儲蓄率大幅下降的原因在于聯邦預算赤字,是由華盛頓方面一手造成的。美國現在非常依賴于國外的資本流入來幫助自己的經濟增長,超過了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時期。譴責中國意味著美國實際上是在把外資的主要來源國怪罪成自己國內儲蓄不足的負責方。這是開始向保護主義勢力靠攏的表現。 梅新育:貿易保護者無知。商務部研究院梅新育博士在《21世紀經濟報道》上發表《貿易保護者無知,經貿爭端難承誤解之重》文章,認為秉承貿易保護主義《舒默-格雷厄姆修正案》是無知的。如果這一修正案最終成為正式立法,結果將是中美貿易關系的基礎瓦解,不僅中美兩國利益將蒙受巨大損失,而且東亞其他經濟體,乃至世界其他地區都會感受到巨大的沖擊。中美之間的某些經貿爭端在相當程度上應當歸咎于某些美國公司,遇到一些問題之后的慣性思維就是去游說美國政府向中方施壓,這種做法也許能見一時之效,但不可能長久;在全球經濟失衡嚴重的今天,中國無意一味追求貿易順差,也愿意為調整貿易差額作出自己的努力,中美兩國在處理雙邊關系的問題時,應合理分擔責任。 關于經濟學教育 3月20日,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等高校聯合發起的“中國經濟學教育回顧與展望”系列研討會之二,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就中國經濟學教育問題展開討論。 斯蒂格利茨:經濟學教育應反映當代社會問題。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認為,中國經濟轉軌之后,經濟成效是顯著的,可持續發展需要經濟政策不斷演變,更需要對經濟規律,經濟原理有一個更深刻的理解。但是,在經濟增長的同時,經濟學對于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關注甚少,例如環境保護,第一次收入分配等;經濟學的教學同樣也沒有及時應對經濟科學的改變,沒有采用例如信息不對稱及信息不完全理論來解釋市場為何不能有效運行,及其中的信用和公平因素,忽視了金融機構在經濟中所處的重要地位,對于最新的經濟學理論也忽略了解釋;經濟學課本在敘述經濟學知識的同時,與現行的政策有很大分離,對社會問題,例如失業問題,以及其他一些重大經濟問題,東南亞及全球金融危機都沒有充分說明。 林毅夫:改革給經濟學理論創新提供機會。北京大學教授林毅夫首先對自己上世紀90年代提出的“21世紀很可能是中國經濟學家的世紀”的命題進行了論證,認為經濟學理論本身是簡單的邏輯體系,用來解釋說明所觀察到的一些經濟現象,中國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出現了非常多的、用現有理論難以解釋的現象,這給理論創新提供了很多機會。中國經濟學家應該比外國經濟學家更了解中國的改革,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任何理論都是在一定限制條件下成立的,我國跟西方很多方面都不一樣,取回的經在西方是合適的,但在中國是不是合適,要打很大的問號;“十一五”規劃強調自主創新,在科技上需要自主創新,和任何社會科學一樣,經濟學也需要研究中國的經濟現象,進行自主創新。 楊瑞龍:國際化和本土化。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楊瑞龍認為,中國經濟學教育既要國際化也要本土化。經濟學需要國際化的原因是基于現代西方經濟學是研究市場經濟的一般運行規則的一個最完善、最成熟的理論體系;經濟學教育誕生于西方,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經濟教育體系,包括培養模式、教材體系、研究范式等;現代西方經濟學成熟的分析方法,是可以為我們廣泛借鑒的。但是,現代經濟學教育體系的構建要同時強調本土化:中國國情的特殊性和復雜性,通過本土化的過程,在理論與現實之間搭起一座橋梁。我們所面臨的現實問題需要在遵循國際通行的學術規范條件下做出很好的回答。在操作目標上,既要遵循國際規范,也要注重培養適應中國市場或社會需要的人才,在課程設計體系上,要兼有西方經濟學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要完整理解、學習現代經濟學的分析范式,同時要鼓勵更多地研究中國的問題。 關于教育產業化 2月27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旗幟鮮明地反對教育產業化,并認為教育產業化“有違教育公益性原則”等五大觀點。社會輿論對此產生強烈共鳴。 紀寶成:“為公立學”是我們的旗幟。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教授在3月23日的《人民日報》發表《“為公立學”是我們的旗幟———評“教育產業化”》一文,認為在我國正確地選擇了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歷史進程中,一種泛市場化的思潮也隨之而起,許多人包括一些官員也為之惑為之鼓,他們恨不得將所有領域都變成商品貨幣關系,并且打著“改革”或“深化改革”的旗號,因而也就具有很強的迷惑性。教育產業化,亦即教育市場化就是其中一種流布甚廣的理論誤導。 紀寶成認為,能夠成為完全的商品并且應當產業化市場化的只是其中的私人產品;而教育作為社會產品,則屬于準公共產品。教育消費的結果不僅對消費者自己有好處,對他人、對社會也有很大好處,因此,教育乃是一種外部經濟性很強的社會產品。為此,就必須為公立學,保證教育不為任何特定社會集團或社會階層的利益所左右。反對教育產業化并不等于不鼓勵民間辦學,恰恰相反,應當繼續積極鼓勵、大力扶持民辦教育的健康發展。民辦教育與教育產業化是兩個不相干的范疇,公辦、民辦并舉將是我國教育發展的長期方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