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8日,第四期全國人大代表培訓班將在深圳拉開帷幕。屆時包括中國臺灣、香港等地的代表86人,將參加為期十天的系統培訓學習。有步驟、有計劃地系統培訓全國人大代表,已經成為今年全國人大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培訓機制究竟能給人大代表的權力品質帶來哪些變化?
培訓將成為一種長期機制
《中國經營報》:第四期全國人大代表培訓班即將開班,對全國人大代表實行系統地培訓是今年全國人大的一個新舉措,實施這一舉措的契機是什么?
董珍祥: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因素。第一,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把代表工作列為了人大工作的第一項,這在人大歷史上是第一次,而代表工作的首要任務就是培訓工作。另外,根據八、九、十屆三屆人大代表的選舉結果統計,平均每屆新代表占的比例在73%左右,需要培訓的就有700多人。今年全國人大培訓的目標在500人左右,第一期在杭州是78人,第二期在北戴河是147人,第三期在上海有80多人,第四期有86人參加。
《中國經營報》:過去對人大代表的培訓往往會流于形式,不知現在這種做法能否長期堅持下去?
董珍祥:這一點在即將出臺的“9號文件”中會有詳盡的說明。在加強制度建設方面,“9號文件”中有一項很重要的內容,就是要建立全國人大代表的系統培訓制度,并對提高代表的履職能力有一個新的要求,因而建立代表培訓制度會長期固定下來。
項楊:不但如此,“9號文件”還對培訓的原則和宗旨作了明確規定。概括起來涉及憲法、人大制度、法律法規以及代表工作等四個方面的具體內容。這四個方面的內容對我們人大代表的培訓工作具有很強的指導性。上海市人大就根據這個范疇制定了一個具體的培訓大綱。
履職能力是培訓的重點
《中國經營報》:全國人大代表,作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的行為主體,他們的素質、履職水平如何直接關系到能否真正代表和反映民意。人大代表履職能力上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對新當選的人大代表實行培訓,是以理論層面的培訓為主還是著重對履行職責程序方面的培訓?
項楊:有些人大代表在當選后,的確不是太清楚自己究竟應該做什么事,有些人當了很長時間的代表,甚至從沒有發言,我覺得這就是履職能力的欠缺。
王羽梅:很多新代表實際上是議案、建議分不清楚的。他們把議案當成建議,相當一部分人的議案最后就是議案轉建議。另外,有些代表的議案基于本位主義、地方主義出發,沒有站在全局的立場上去處理,給人的感覺就是履職素質較低。
《中國經營報》:如何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在以前的培訓中是夾雜在其他內容中進行的,但是今年的培訓卻把它單獨列為一個培訓的專題,這樣做的出發點是什么?
董珍祥:具體職責很重要。而人大代表很重要的一項職責就是審議政府工作報告,以往這部分內容的培訓只是把它作為其他課程里的一部分,現在這門課獨立出來了,可以使一些內容更集中、更具體、更有針對性,甚至可以把一些實質性的東西抽出來。很顯然,這種培訓更能彰顯人大代表的履職能力。
培訓機制不是緩沖器
《中國經營報》:由于一些代表缺乏足夠的代表意識和職責意識,目前人大代表的履職狀況離人們的期望還有一定程度的差距。你如何認識人大代表在公眾眼里的公共形象問題?
王羽梅:由于在干部管理隊伍的考察上、選拔上、任用上還存在著一些漏洞,當然,也有一些人在當選代表以后忽視了對自己的要求,出現了與人大代表職責和身份不符的形象和事件,盡管這樣的人大代表占的比例很小,但是影響是很大的。
董珍祥:人大代表是一種神圣的職務,而不是一種特權,更不是一種護身符。大家在推舉人大代表的時候,是希望他能代表基層的群眾反映問題,解決問題,有些代表不但沒有盡到應有的義務,反而走向了另一面。其實,人大代表有權力更要有義務。
《中國經營報》:有人認為:人大代表培訓制度只是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環節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說,培訓制度只是起了一個緩沖器的作用。你如何評價這種觀點?
董珍祥:盡管“9號文件”還沒有公開,但是把對人大代表的培訓作為一種制度固定下來,我認為這本身就是對人大代表制度的一種改革和完善。而且事實證明,舉辦培訓班也是一種很有實效的學習方式。事實上,人大工作包括的方面很多,但當前要抓好的就是兩個任務:一個是代表工作,一個是加強常委會的制度建設。因此,培訓制度對人大的制度建設不是緩沖器,而是一種積極的推進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