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共有32個學院,年代最悠久的迄今已有800多年,而最年輕的至少也有一個世紀。這些學院不僅歷史悠久而且聲名顯赫,比如培養了牛頓、培根等巨人的三一學院(T rin ity)、文藝復興史上偉大的人文學大師伊魯斯瑪士講學的王后學院(Queens’)、最古老的彼特豪斯學院(P e te rh o u s e)、達爾文的母校基督學院(C h r i s t's)以及國王學院(King’s)和圣約翰學院(St.John’s)等
劉沙/文
12世紀初,生活在英國西南部的那片沼澤地上的居民,曾被英王查理五世稱之為最無知和野蠻的人。而800年后,這片曾經的蠻荒之地,卻成了整個人類孕育英才的搖籃。這就是劍橋,英國人叫它Cambridge,也可直譯成康橋。一個中古世紀留下來的小鎮,在日后的800年間,相繼從這里走出了牛頓、達爾文、羅素等等成千上百位改變了這個世界的人。
從倫敦乘火車到劍橋只要一個半小時,但就是這短短的100分鐘,卻讓時光倒流了起來。
1205年,英國歷史上著名的坎特伯雷大主教,休伯特·華爾特去世,圍繞大主教人選問題引發了貴族與教徒之間的嚴重對峙并使英格蘭陷入了長達9年的內亂。
1209年,牛津大學的所在地牛津鎮,因貴族不滿牛津大學的學生上書約翰王要求紅衣大主教史蒂芬·蘭頓為華爾特的繼任者而與學生發生沖突。貴族們沖進學校立起絞架,當場絞死了3名學生。這就是英國歷史上因宗教而起的著名的牛津慘案。
慘案發生后,牛津大學的學生和部分著名的學者收拾行裝逃離牛津,來到了當時還是一片沼澤地的劍橋安頓了下來。
后來的歷史學家曾一直在探討,牛津人為什么會到劍橋,難道劍橋當時已有學校了嗎?甚至有研究者發現了更離奇的事,比牛津大學的歷史都要早200年的巴黎大學,竟然也有學生和老師于1225年左右投奔劍橋。由于劍橋大學的早期檔案毀于戰火,許多困惑已成疑云,所以一般認為劍橋大學的歷史始于1209年。
最早的劍橋鎮曾經是鐵器時代的不列顛克爾特人居住的地方,查理五世口中的野蠻人,指的就是居住在這里的克爾特人。克爾特人不會想到在幾百年后,其野蠻的歷史會因戰爭和宗教而改變,更不會想到他們的后代因此而成為這個世界上令許多人都會羨慕的文明驕子。
而現在,包括霍金在內,畢業于劍橋大學的世界上3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以及9位現任國家總理和2位現任首相中,竟有五分之一是克爾特人的后代。2002年被英王任命為劍橋最古老的彼特豪斯學院院長的前香港總督衛奕信勛爵,在就職典禮上說:“我們要創辦一個專門研究不列顛克爾特人的專業并以此探究劍橋的起源,因為克爾特人就是在彼特豪斯學院開始了他們讓世界震驚的歷史的。”
體味學院制的真諦
劍橋的32個學院雖然各自都有著顯赫的歷史以及風格獨特的建筑和優秀的傳統,但它們同時卻又是大學的一個組成部份。教學的權力屬大學,而學院只是學生的家。除負責學生的入學甄選外,就只剩下管理學生吃住和一部分的研修工作。學院的骨干分別是院長、院士和學生組成,而這些骨干又都是大學的組成部分,因為院長和院士一定是大學的教授,而學生則必須在大學完成學業。
這種被稱為學院制的大學模式,是劍橋的特色,它不是由誰創造的,而是在歷史中自然形成的。據劍橋史記載,在13世紀末,眼見劍橋快成了流浪漢的天下了,兩位紅衣主教便將流浪漢收容到了一個名為圣約翰的醫院里,不但供住供吃還施以教育。為此醫院里還建起了教堂,以供流浪漢們慰藉心靈。所以在如今劍橋的32個學院中,每個學院最氣派的竟是餐廳和教堂。
在劍橋游歷,要想真正體會到學院的真諦,一定要去參加兩項活動,那就是參加一次學院的會餐和在學院教堂做一次禮拜。劍橋的每個學院都會在不同的時間舉辦各種會餐,這是劍橋的傳統。會餐時院長不但要出席,而且還要用拉丁文致辭并用拉丁文帶領參加會餐的學生們誦呤圣經。會餐允許個別客人參加,但必須提前一個月預約,當然還要交費。去年秋天我在劍橋時,便參加了一次王后學院的開學會餐。
這天晚上,王后學院的開學會餐共有一百名學生參加,我作為客人在付了30英鎊后得以出席這次餐會。餐廳有兩種座位,大部份是正常的位子,而前面兩排的坐椅則要高出一截,這就叫高腳位。早年是由紅衣主教以及尊貴的教士入座的,一般的信徒以及學生只能坐在下面。這種尊嚴從中古時期保留至今,如今只是主教們換成院長和院士,一切規矩照舊。30英鎊似乎并沒有吃到太多的東西,但這個經歷卻是非常的特別。在埋頭吃著盤子里的牛肉時,我想起了早年在圣約翰的那些乞丐們以及那兩位紅衣主教,正因為他們的仁慈,劍橋的學院制以及它的居息、切磋的精神才得以延續至今。
做禮拜的體驗我是在國王學院著名的大教堂里進行的,這個大教堂從都繹王朝修到斯圖亞特王朝,歷經亨利七世、亨利八世以及英格蘭王詹姆士一世。教堂氣勢恢弘、富麗堂皇,有全世界跨度最大的拱形屋頂以及最大的管風琴。英國每年的新年唱詩全都安排在此舉行并向全世界轉播,為此我慕名而去。當管風琴響起,和著唱詩聲讓整個環境肅穆起來,在漫漫的劍橋歷史中,宗教的力量不可忽視。
劍橋的三一學院
劍橋共有32個學院,年代最悠久的迄今已有800多年,而最年輕的至少也有一個世紀。這些學院不僅歷史悠久而且聲名顯赫,比如培養了牛頓、培根等巨人的三一學院(Trinity)、文藝復興史上偉大的人文學大師伊魯斯瑪士講學的王后學院(Queens’)、最古老的彼特豪斯學院(Peterhouse)、達爾文的母校基督學院(Christ’s)以及國王學院(King’s)和圣約翰學院(St.John’s)等
而初來劍橋,首先要造訪的卻一定是三一學院。哈佛大學的創建者哈佛先生說:“三一學院才是這個世界的學院之父。”他當年正是從三一學院走出來的,尤其后來當哈佛大學成為世界最著名的學府之一時,哈佛學生說:“這時才幻想出三一的高山仰止。”
三一學院坐落在劍橋的三一街上,別看這條街一點都不起眼,它卻是當年由英王親自命名的。也是迄今為止,800年劍橋唯一的1條以學院名字命名的馬路。
三一學院于1546年由英王亨利八世創建。后來歷史學家稱這是這位驕橫一世,跋扈無雙的國王一生中做的唯一的一件好事。后來亨利八世的女兒繼承父業,修建了著名的三一教堂。如今在教堂的前廳,設立了一個名人堂,擺放著六尊栩栩如生的石雕像,他們就是被譽為“三一之子”的牛頓、培根、巴羅、麥考菜、魏偉爾和丁尼生。其實,“三一之子”又豈止這些呢?在近500年的歷史里,三一培養了31位諾貝爾獎獲得者,25位奧運會冠軍,5位國家元首。
如果說三一學院的名人堂凸現出的是學院至高無上的學術成就,那么三一學院的萊恩圖書館則讓人讀到的是三一學院橫貫近500年的傳統。
巴羅是牛頓的老師,1673年他在擔任三一學院的院長時,為三一學院主持建造了幾百年后,被聯合國評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萊恩圖書館。圖書館屋頂上佇立著由加布里爾設計的四尊石雕,分別象征著四門最古老的學科:神學、法學、物理學和數學。而另一位建筑大師萊恩則設計了圖書館的整體構架,如今我們看到的古樸而又獨具匠心的書架、書桌和書托全都出自于他的構思,圖書館也因他而得名。
三一學院的萊恩圖書館不僅藏有古埃及的木乃伊和中世紀的圣保羅信徒的書信手稿等一批珍貴的文物,還有蘇格拉底等幾十尊西方偉大思想家的雕像。小說《小熊維尼》的作者彌爾頓亦是三一學院的學生,所以他的手稿自然成了圖書館的新寵。
說到彌爾頓不得不提大詩人拜倫,雖然兩人毫不相干,但三一學院卻成全了兩人的共同愛好。拜倫于1805年以貴族的身份入學三一學院,但很快他便對學院的生活厭倦了。他風流倜儻,熱衷于酒色。為了戲弄“不準養狗”的院規,他竟養了一頭小熊而成為三一學院歷史上最具反叛精神的一名學生。但是,驚世駭俗的一代詩圣卻是身后飄零,他死后朋友欲將他的一尊玉石雕像放進西敏寺教堂卻遭拒絕,理由是此人生前有傷風化。最后又是三一學院念舊情,再次接納了拜倫,并將其放在萊恩圖書館的最醒目處。彌爾頓寫熊,拜倫養熊,最后的歸宿竟都是三一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