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隨筆砸談 > 正文
 

消失的富足感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24日 03:01 第一財經日報

  我們的時代是一個財富驅動的時代,每個家庭擁有的財富有了巨大的增長。而在此之前,股價的飆升也讓人們覺得自己更加富足,這樣一來的話,他們就更愿意出手闊綽。他們將自己正常收入的很大一部分都用于消費,開始借更多的債務,或者將手中的一些物品倒賣出去,當然,大多數情況下倒賣的是他們持有的股票。你可以想象這種“富足效應”在過去20年左右的時間里,仿佛一個巨大的引擎,對經濟發展起到了一個多么強大的推動作用。

  現在呢,美國國內有很多人都在擔心颶風“卡特里娜”和“麗塔”給經濟帶來的影響——對于消費者信心、

能源價格、通貨膨脹以及美國的聯邦預算。而真正擔心的,乃在于引擎是否會熄火。

  就在不久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在演講中就暗示了這一點。格林斯潘向外界公開了自己與美聯儲經濟學家詹姆斯·肯尼迪共同研究得出的結論。據這一研究估測,那些擁有住房的居民,由于

房價飆升——根據美國政府統計的數字,房價過去5年上升了53%——他們的現金支出大大提高,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擁有的財富增多了。不過,據格林斯潘和肯尼迪看來,這些購買住房的居民可以通過三種途徑來將那些高價物業兌換成現金:1、將房子給賣了,先把差額拿到手再說,與此同時要盡量削減在其他類似房產上的支出;2、將目前購房抵押貸款的數額加大,這樣的話也可以從銀行那里拿出一部分現金;3、別被高房價所蠱惑,賣了它,趕快清償購房貸款。

  通過這樣的處理,格林斯潘和肯尼迪得出了一個大的年度總收入,人們會發現,這樣一來,人們口袋里又有了成千上萬的鈔票。可不是嗎?老百姓又有了一筆意外之財,比2004年高出6000億美元,這可不是個小數字。

  當然,究竟這6000億美元里有多少會真的用來消費而不是放到銀行里存起來,或者用于購買

股票或對沖基金,目前尚不得而知。格林斯潘引用的消費者調查數據顯示,很可能這筆款子中有近三分之二會用于消費。可以說,美國經濟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這些額外的現金流。在房價飆升之前,扮演這一角色的是股價。從1985年底到1999年底,其實也就是股價沖頂之前,美國家庭的股票和對沖基金市值從1.4萬億美元增加到12.8萬億美元。經濟學家們估測,消費者大約會拿出2%~3%的股票市值用于消費,這也是一種不可小覷的購買力。沒有人能夠真正解釋究竟是何種力量帶給了他們巨大的財富增長。我個人經常提及的一個觀點是:低通貨膨脹率是主要誘因,因為它慢慢拉低利息率。投資者于是將更多的資金從債券轉向股票;而那些買房子的人也可以支付更高價格的房子。記住:住房抵押貸款利率在1982年的時候高達15%,現在則不可同日而語。當然也有其他可能的解釋,其中就包括金融投機。無論根本誘因是什么,結果都一樣,也就是今天我們所看到的一個仿佛馬拉松般的購物狂歡節。1980年的時候,消費支出占整個國民生產總值的63%,而現在則占到了70%。

  這種富足效應現在是不是正在慢慢消失?就股票市場來說,可以說已經如此。2004年底的時候,美國家庭持有的股票和對沖基金的價值就比5年前少了21%。格林斯潘就曾經警告說,房價的上升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而他最近也在演說中指出,住房抵押貸款的利率也很有可能從現在的低點往上走,如此一來的話,那些購房者想要兌現獲利就難上加難了,那么消費者支出將毫無疑問會放緩。

  當然,這不見得是什么災難。從紙上談兵的角度來說,經濟可以從多方面得到補償:增加出口,減少進口(美國消費支出很大一部分最終落入外國廠家的口袋);增加商業投資;增加政府對于颶風災后重建的支出等等。英國最近的經驗也許具有很大的啟發性。兩年前英國的房價也開始飆升(平均每年的升幅達20%),利息率則持續走低,這樣一來的話,那些買房者賺了個盆滿缽滿(高峰時期基本等于其可支配支出的9%),而且消費支出持續走高。由于擔心通貨膨脹,英格蘭銀行于是提高了利息率,這么一來,消費支出、經濟增長和房價(現在每年增幅約3%)都開始下浮,失業率上升,但并沒有出現經濟衰退。

  如果真正發生富足效應開始慢慢消失這樣的情況,可以說是既有利又有弊。不過也有可能出現令人可怕的諸多可能性。其中之一就是很多種負面力量到時候會融合成為一體:能源價格高企、高利息率和高還貸率、高通貨膨脹率一起到來,這樣的話必將導致財富銳減。任何單一因素都沒什么可怕的,但如果它們連成一體,將有可能導致消費風險。近20年來,美國消費者那種大手大腳的消費方式幾乎主導了美國乃至于世界經濟,如果他們不再扮演這一主宰角色,那么將是一件非常令人頭痛的事情:究竟誰該來取代他們的這種角色呢?

  (Latwp授權刊登秋聲編譯)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