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報頭版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20日 09:07 第一財經日報 | |||||||||
落花生/文 Iskra,俄語,“火花”、“火星”的意思。 應該說聽這張專輯給我增長了不少知識,而知識的獲得,是在聆聽之前的案頭準備工作。在查到Iskra的意思后,我又從專輯內頁的文章中讀到,Paul Rutherford 起這個名字的
再后來的事實是給了我悶頭一棍,因為當我無意中再看專輯內頁后面的文字,發現有這么幾句:“19”代表樂隊創作的是20世紀的音樂,“03”則表明樂隊的成員有3個,而1912則除了“19”的意思相同外,樂隊共有12個成員。 上面的寓言告訴我:不要隨便去猜測,瞎講是沒有講頭的。 長號手Paul Rutherford、吉他手Derek Bailey 和低音提琴手BarryGuy,以及他們3位都有份參加的 Spontaneous Music Ensemble 的作品,我都已介紹過,這次介紹的由3位組成的Iskra1903,則是英國上世紀60年代自由/即興運動中最后一個必須介紹的大師級樂團。和3位曾經在早些時候參加的Amalgam樂團一樣,這個三人組同樣是一個沒有鼓手的無打擊樂三重奏。 《C h a p t e r O n e》是即興愛好者心目中的至尊名盤,也因為這個緣故,我足足花了兩年時間才訂到這套3CD的再版,Emanem早些時候的第一版CD據說沒賣幾天就光了,而編號Incus LP3 和LP4 的最早的密紋版本,估計也絕版20多年了,當然,它們當時的產量也不多。我們這里有幾位朋友很喜歡版本,不像我不那么追求這一點,但我比他們開心的地方是我聽到了這套傳奇唱片的聲音。關于這些朋友,以后的文章里我會寫些他們的小故事,我常常拿他們的例子告訴自己,人要知足,不能十全十美,否則會很痛苦。 這篇文章里好像我得到的教訓和啟示已經不少了,該談談音樂本身了。19首作品,原來LP中的曲目有12 首,為Improvisation 的第 011 號,另外3 首Offcut、3 首Extra是未發表作品,3首OnTour則是在德國巡演時的錄音。 《C h a p t e r O n e》的經典意義在于為我們提供了英國即興運動重奏形式和獨奏形式的諸多經典范本,如果加上Sme的大樂隊作品,那么就基本勾勒出這一運動的完整面貌,它們都理所當然地成為歐洲自由/即興運動的頭版新聞。Iskra1903的作品,無論獨奏還是重奏,從技術的層面上分析會是毫無意義的,那些連貫或不連貫的聲音帶來的新鮮的感覺是動機上和音色上的,把它們和同時代的前衛音樂家們如John Cage、Cornelius Cardew、David Bedford、Paul Dessau 等的作品放在一起,很難分辨出誰是誰。瞬間的靈感、即興的愉悅、思維的非連續性跳躍、非正統的音響效果、電聲實驗、聲音片段和組織的重構、音色的無窮性研究,等等等等,以及隱藏在這些行為背后的政治觀,都可看作是60年代后的歐洲藝術家對剛過去的10年的反思。他們曾經親身經歷了那些火熱的年代,而這些感性的體驗現在被以一種理性的聲音表達了出來。當Rutherford用小號和鋼琴間歇式爆發的時候,當 Derek Bailey 將揚聲器作為樂器用吉他的回聲制造出綿延深遠的音場的時候,當BarryGuy的低音提琴擺脫節奏部而站到前臺營造三維氛圍空間的時候,所謂的技術被超越成一堆垃圾,歐洲自由/即興爵士的精神于是被闡述得酣暢又酣暢,淋漓又淋漓。這些白人音樂家們不會和他們的黑人先行者們一般將音樂當作投槍和匕首,他們將音樂視為形而上學的最好表達方式,觀念上的啟發永遠要重要于精神上的自由。 25 分鐘的《Improvisation 0》,是站在70年代對60年代致敬和揚棄同時進行的一次并不洪水猛獸般的音樂革命。 火星或是火種,代表了歐洲自由/即興爵士和美國自由爵士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前一個照亮思維,后一個點燃怒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