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城雄
9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就個稅起征點提高到1500元是否合理舉行聽證,直接聽取各方面代表的意見。此次個稅聽證會受到了各方的廣泛關注,也得到了眾多好評。個稅聽證相對以往的立法過程確實是一大進步,不過相對于真正有效的立法和決策程序而言,現在的聽證只是一種無奈的進步。
首先,陳述人未必能夠充分代表民意。個稅聽證會的初衷是促進立法民主化,而此次聽證會的20名陳述人是從4982名申請人中挑選出來的,而且陳述人的選擇也考慮了他們的地域、行業分布等等因素。可是這20名陳述人雖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他們的代表性對于立法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因為申請人總數也只有不到5000人,這個群體從數量上看很難完全代表納稅人的分布,是否能夠代表意見就更難說了。而從他們中間挑選出來的20人,無論怎么挑選,從理論上和實際上都不能完全代表納稅人的意見。
其次,聽證會上的發言未必能夠真實反映民意。陳述人雖然來自于納稅人群體,但是他們對于個稅的看法會受到各自的家庭、學識、收入、經歷等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即使是來自于同一個單位的兩個人,意見也可能完全不同。此外,陳述人的意見也往往受到周圍個別人的左右。
第三,聽證會意見的科學性難以保證。普通百姓多數不具有財政、稅收方面的專業知識。陳述人對于稅收的認識除了自己的直觀感受之外,大多數看法可能來自于媒體。因此陳述人的意見也許并不是自己或者他們所代表的人群真實的意思,而是被媒體改造過的意思,而這些影響并不能保證民意的方向是正確的。
我們認為,真正的民主決策不是讓老百姓對十分專業的問題來提意見和作決定,而是要讓老百姓知道正確的決策是什么。對于聽證會而言,就是要保證其有效性和科學性。而要做到這一點,僅僅依靠普通老百姓來提提意見顯然是不行的,尤其是面對一些十分專業和復雜的問題時。實際上,讓普通老百姓來對“起征點應該定在多少”——這樣具體而專業的問題發表意見,相對于以前雖說是一種進步,其實也是立法過程中的一種無奈。
這種無奈主要是因為聽證制度中獨立專業機構的缺失,也反映了我國聽證制度和環境的嚴重缺陷:首先是我國的聽證制度缺乏引入專業機構的相關規定,聽證會的主持部門難于操作;更重要的是我國缺乏真正獨立的有公信力的研究機構。在長期形成的科研體制之下,非商業性的獨立研究機構很難生存,也就很難有完全獨立的研究機構。我國的研究機構大多數是附屬于行政機關的,他們的研究結論往往受到主管部門的左右。而且幾乎所有的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也都依賴于相應的主管部門獲取科研經費,與相關部門都形成了千絲萬縷的聯系,只要課題的內容關系到這些部門,在得出研究結論時也難以保持獨立性。
在獨立專業機構缺位的情況下,絕大多數的聽證會上唯一的專業機構往往就是提出聽證事項的單位,而且也是唯一對聽證事項進行過深入研究的機構。與之相比,普通百姓很難思考得更加深入和準備得更為充分。這樣進行聽證的結果,往往是以提議方言之鑿鑿、論據充分而告終,出席聽證會的老百姓雖然不滿也往往難以反駁。因此,讓老百姓來對專業的問題進行決策聽證,只是在缺乏獨立研究機構時的一種過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