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鋒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25日 19:53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我們支持中國在7月21日采取的措施,我們密切關注,并與中方官員保持緊密聯系,我們的支持是基于期望中國履行一直以來的承諾,也就是逐漸放寬匯率彈性,我信任他們所說的,此時沒有什么讓我懷疑的。 ——9月21日,美國財政部副部長亞當斯指出,美國支持中國對人民幣的改革,也相信中國承諾未來繼續放寬人民幣匯率彈性,并且暗示在華盛頓舉行的七國集團與中國等國家
如果媽媽知道我有條件獲得各種資助,她還會死嗎?如果媽媽不死,我還能得到救助嗎?最好別再讓這樣的悲劇發生,讓每一個貧困生都能順利入學。 ——9月21日,“女兒考上大學,母親上吊自殺”新聞事件中的女兒——18歲的云南女孩鄧欣(化名),在當地政府、交警的資助下,終于跨進了大學門檻。然而,她沒有喜悅,只有痛悔。 每年投入20萬元收益至少是20萬元,比搶銀行都來得快,并且不承擔任何風險。官員們在煤礦中的股份多以“干股”形式出現,在注冊時的股東名單上并不體現,只要不出現利益分歧,一般不會出事。 ——9月21日是內蒙古自治區紀委、監察廳、國資委等六部門聯合發出《關于清理糾正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國有企業負責人投資入股煤礦問題的緊急通知》要求公職人員主動撤出入股煤礦投資的最后期限,當日,《中國青年報》記者從一煤礦老板處了解到當地“寧不當官決不撤股”的說法,時至21日下午4時,內蒙古沒有一名公職人員主動從煤礦撤出投資。 其實這次的“狂風暴雨”讓我非常驚訝,因為我的“跳槽”在我看來是那么的簡單:我想回國做點事情,我想離中國蓬勃的脈搏更近一些,Google提出了讓我振奮的回國機會,于是我就加入了Google想回到中國,再簡單不過而已。 ——9月19日上午8時47分,剛剛趕回中國的Google中國總裁李開復在Google為自己專門開設的中文博客上再次陳述跳槽原因。 發達地區的農信社現在就想要在國際業務等方面去與外資金融機構和大商業銀行競爭,還為時尚早,需走的路還很長。我們應該像田忌賽馬那樣,要善于揚長避短,有效地利用扎根農村和基層的人際優勢,開發潛在市場,積少成多,集腋成裘,市場前景是非常廣闊的。 ——9月20日,有媒體報道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日前率總行“先進性”教育督導組和有關部門負責人到人行廣州分行督導先進性教育活動期間,專程深入順德、博羅縣農村信用社進行調研并發表個人觀點。 我不認為我是婆婆。國有企業搞不好很大的原因我認為就是政府干預過度。所以企業的事要按企業的規律來辦。那么你說今天你干了這些事,怎么還有人說你當婆婆呢?我說因為國資委給我的時間太短,因為這個改革到今天,它進入了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改革來促進國有企業的改革,這個機構它是個新機構。所以國務院領導找我談話的時候就說,榮融,你不要做婆婆加老板。我回答說我絕不做婆婆加老板。但是你要允許我有個過渡,這個過渡期我不想當婆婆,也要叫我當婆婆。 ——9月20日,《新京報》報道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李榮融在央視《對話》欄目表示,國資委作為國有企業的“婆婆”僅僅是一個過渡,度過過渡期的標志就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我尊重他,而且我覺得曼德爾森先生,他在談判的過程中也是尊重中方的利益的,他是看重中國的市場,中國的發展,而且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邊,包括現在,我相信他都是一個自由貿易主義者,他相信自由競爭的力量,相信市場的力量,他認為盡管今天歐盟努力想跟中國達成協議,為歐洲的一些生產廠商找到一個喘息的機會,但是不能長此以往,歐洲的企業必須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才是出路,要把中國的商品挑戰變成一種機會,把壓力變成動力。 ——9月19日,商務部部長薄熙來做客央視《新聞會客廳》詳解中歐紡織品談判,如是評價談判對手曼德爾森先生。 中國社會安全繁榮發展,充分融入國際經濟體制,履行國際職責,符合美中共同利益。美中關系如此重要,兩國經濟過去幾年中占據全球經濟增長的一半,成為帶動全球經濟發展的火車頭,未來足以影響國際經濟發展的格局和步伐。 ——9月18日,據美國僑報報道,美國商務次長亞當斯15日對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發表演講時表示,美中關系足以影響世界經濟格局,是解決國際經濟不平衡的關鍵杠桿。 讀者論壇 由于國資在稅率上有優惠,企業通過假外資投入達到中國合資,這樣就可能將資金順利的轉移到國外,“增加”成本上的開支,減少凈收入。這樣凈收入部分就可以少交稅。 同時也可以在稅收上少交稅金給國家,因為中國對外資或中外合資方面有優惠政策,這些企業也可以利用這一政策,達到從中謀利。 對于企業來說,如何掙到更多的錢是他們的目標,但對于國家有沒有好處他們是不會放在心上的。況且外資能有優惠,憑什么內資就要在稅收上低人一等呢?外資本來資金厚實,技術先進,稅收上又有優惠,內資則是資金不足、技術落后,在稅收上又沒有優惠。這么多人要吃飯,企業要發展,你們能怪企業主們嗎? 讀者 上海/李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