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隨筆砸談 > 正文
 

《中國企業家》雜志:留下來的人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5日 18:34 《中國企業家》雜志

  他們家族的歷史、個人的性格和城市的氣質、命運膠著在一起,形成百年謀生立業的特殊體驗和人生感悟,為我們觸摸北京這個城市提供了官、商、民三個角度的個人切片

  文/本刊見習記者 雷曉宇

  所謂“老北京”,不是一個知識概念,而是一個人文概念。司馬遷說:“居之一歲,
種之以谷,十歲,樹之以木,百歲,來之以德。德者,人物之謂也!边@種悠久歲月在北京人身上沉淀下來的趣味、道德、禮俗、親朋之道,甚至毛病和陋習,就是“老北京”,就是世家風范。

  通過豆汁和糖葫蘆感受到的北京只能是割裂的、片段的。北京的文化,首先在人,而不是物。這三位老人都是不折不扣的“老北京”,他們在北京的世家傳承短的200多年,長的600年。他們就是所謂“留下來的人”,他們家族的歷史、個人的性格和城市的氣質、命運膠著在一起,形成百年謀生立業的特殊體驗和

人生感悟,為我們觸摸北京這個城市提供了官、商、民三個角度的個人切片。

  馬旭初:

  600年世家勝景和大孤獨

  馬旭初指著墻上的一張老照片,說:“這是我初中的時候。你看,臉龐兒也不發愁,長得還湊合吧?”

  照片上的少年是北京興隆木廠的馬二少爺、營造馬家第14代傳人。他頭發梳得光亮整齊,西裝筆挺貼身,對著鏡頭微微笑著。這個時候,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正是馬家和馬旭初的流年勝景。

  馬家的祖上叫馬天祿,是河北深州的木匠。永樂年間興建北京城,從此就在帝都扎根了。馬家干木匠活代代相傳,到了馬旭初的祖父馬輝堂這一代,已經是京城的木廠營造大家。當時北京從事古建的八大柜八大木匠鋪子,都是馬家的,其中最大的就是興隆木廠,專門修皇家園林,頤和園、故宮、北海、承德

避暑山莊,北京這四大世界文明遺產,都是馬家經手修起來的。“掙皇上家錢掙了600年”,要說賠本買賣也做過,光緒年間就賠了20萬兩銀子。那時候朝廷已經窮得連漢白玉欄桿都砌不起了。祖父一邊沖著皇上的恩典把活干完,一邊有自己的主意——“八國聯軍來了一挨打,我祖父想,得學洋玩意兒,大刀不管事,得洋槍洋炮。和《茶館》里面寫的一樣,他也想辦實業。”

  馬家顯然比《茶館》里的王利發成功多了。除了木廠生意之外,祖父馬輝堂還擁有十幾家企業,“以前前門大街全聚德往前的那一塊全是馬家的,得有百十好幾家店”:木廠、自來水公司、有軌電車公司、藥店、五金行、電燈公司、北京飯店……用馬旭初的話說,就是“一般的買賣都有”。那時候馬家有錢到什么程度?“什么數不知道,反正不愁吃不愁花!瘪R旭初當時年紀小,對錢還不上心。但是馬家木廠的徒弟鄧九安說了:“你知道馬家有多少錢嗎?我告訴你,從戶部(就是現在的歷史博物館)用車拉銀子,接連不斷地拉到西四的柜上,得拉一天一夜!

  這么龐大的生意,馬旭初說很簡單,“靠的就是人治,要相信人”。祖父馬輝堂“是個純粹儒教加佛教的人”,治家治業,他都推崇言傳身教。他為人樸素,一輩子穿布衣布鞋布襪子,一點不奢華;掙錢救濟窮人,開粥廠開學校,舍棉衣舍棺材;他甚至雇了一個中國廚子和一個外國廚子,就是不讓子女上外頭吃飯,特別是租界里頭,怕學壞。他沒念過書,教育子女的都是一些樸素道理:有錢的是左手金右手銀,沒錢的是左手打狗餅右手打狗棒,人一輩子,兩把指甲來,兩把指甲走。

  在馬輝堂的堅持下,兒孫輩都上的洋學堂,成了知識分子,不再是手藝人。馬旭初四十年代畢業于輔仁大學建筑系,是梁思成的關門弟子,也干了一輩子古建,F在有人勸他:“這些黃琉璃瓦基本上都是您家祖上修的,您把它保護起來,上對得起老祖宗,下對得起子孫后代!边@話沒錯,可是現在北京的古建保護叫老爺子生氣:“這里任何一塊磚頭都比你年紀大,怎么能夠胡來?讓我做顧問,我是八百里寒路自帶干糧自帶水,別使車接我,我不擺那個譜,擺的是能耐,不是天橋的把式。我拄著拐棍還能走。誰也別跟著我。”

  年輕的時候,馬旭初曾經夢想這樣度過自己的晚年:和太太一起去起士林那樣的西餐廳,跳跳舞,聽聽爵士樂,一輩子很快就過去了。可是眼下,他82歲了,一個人住在一套兩居室的舊板樓里,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懊刻煜裨诙妆O獄”,這是馬旭初不為人道的小寂寞。沒能護下少年時候的那個老北京,這才是他的大孤獨——自己祖宗修的房子一點一點變了樣,“現在外地人來北京,下了飛機,得打一小時車來故宮,才知道自己是在北京。”

  馬延玉:故紙堆上坐

  馬延玉比馬旭初小上十幾歲,得管他叫叔。雖說同姓,又是世交,其實他們一點親戚關系也沒有。馬延玉是前清內務大臣紹英的孫子,說起來,以前馬家還是給他們官家干活的。解放后,馬延玉家從大宅子遷到小院子,又從小院子遷到馬廄,馬旭初來幫他們修整房子,就這么結下的交情。

  馬延玉現在有兩套房子。一個是朝陽小街新鮮胡同的拆遷房,給了兒子和老伴。他自己在管莊花800塊錢又租了一個一居室,平時一個人住這里,周末偶爾回市區一趟。

  一走進他的房子,就聞到一股舊書的隱約霉味。房間里沒法兩個人并排走,要轉身也費勁——全堆的是紙箱子,箱子里面都是文革之后馬延玉領回來的寶貝:祖上的家譜和家書。粗粗一數,就得有20幾個箱子,具體有多少,馬延玉自己也不清楚。馬延玉從北京摩托車廠退休以后,這些年就一直在鼓搗這些東西,整理資料,研究自己的家族歷史。一本一本地看,一樣一樣地把玩,可東西實在是多,就算這樣,也有好些箱子干脆就從沒打開過,只知道是紙,不知道紙上寫的什么。

  馬延玉打開抽屜,給記者看一個小信封:是啟功先生去世時候的治喪訃告通知。再普通不過了,白信封,黑字印刷落款,圓珠筆的字!拔覀兒蛦⒐σ材苷f上話,他的追悼會我也去參加了。他和我爺爺一樣,也是個膽小的老頭!闭f完,他又翻箱倒柜地拿出一摞有些褪色的紅紙,小心翼翼地展開,有四開大小,兩個臂長——這是他祖父紹英1925年去世時張貼的訃告通知,里面光是逝者的職務名號就寫了整整兩開紙:光祿大夫、太保、前總管內務府大臣、高等實業學堂監督、欽差出使各國考查政治大臣……后面落款的子孫名號又是滿滿一張紙。和啟功的訃告一比,這些多出來的東西,就是老舍所說的“北京人失落的排場”。

  不過,訃告上并沒有馬延玉的名字,那時候他還沒有出生。他這輩子也從來沒有見過自己傳說中的顯赫祖父,電視劇《走向共和》開播的時候,還有同事給馬延玉打電話:老馬,我在電視上看到你爺爺啦。馬延玉就樂,那不是我爺爺,那是演員。

  按馬延玉的說法,這樣東西是他怎么也不會拿去賣的寶貝。還有一樣,就是慶親王奕匡力當年和紹英家結親的喜禮簿。整整一本,誰來過了,送了什么東西,都記得清清楚楚。有趣的是,當年的很多政敵也一起來道賀:貝勒和軍閥、遺老和商號掌柜。“那不管,該做的應酬還是得做,”馬延玉指著禮簿那一欄,笑著說:“你看,光茶葉就收了150包,十斤一包,就是1500斤茶葉,一輩子也喝不完!

  其實現在馬延玉看著先人們的筆跡,多少也有隔著年頭看戲的感覺。他和我們一樣,對于那個大時代的奢華感到陌生和好奇,看的是個稀奇熱鬧,而不是沉默的往事。除了小時候被逼著學了一點國畫和書法,他受的教育和普通人沒有什么區別,也不會說滿文。馬延玉小的時候家里就已經敗了,父親是老實的教書先生,實在對付不過去了,就賣一兩樣東西。當年的大府邸還在,但已經不是馬延玉家的,他們一家人就住在以前養馬的馬廄里,“還是比好多老百姓強,畢竟也有好幾間房子呢”馬延玉說起來非常知足,他沒有經歷家族的全盛時期,也就不會像馬旭初那樣心有千千結。只有一次,小時候在院子里放風箏,線斷了,風箏飄到隔壁的大宅子里去。小孩子去撿風箏,這才第一眼看到過去自己祖宗住的地方。“真是漂亮,住了一個什么大官。”馬延玉形容不出什么,說的都是老實話。他比較犯愁的是,這些舊書舊紙舊事到底怎么處理:扔了吧可惜,賣了吧也賣不出大價錢,放在家里吧,也沒有別的人感興趣,自己一個人,看到哪輩子才能看完呢?

  馬國琦:熏出來的本事

  巧的是,這三個老人都姓馬,而且把北京的漢、滿、回三大族占全了。馬國琦是回族人,他的“戶部街馬記月盛齋”就開在前門樓子后面的一條小胡同里。

  老店的戶部街是已經不在了,現在是天安門廣場。1775年,馬家的祖輩馬慶瑞就在那開了第一家月盛齋,三進的院子,前店后廠,用宮里的方子做醬牛肉、醬羊肉,慢慢做出了名,宮里人反過來要找他買肉吃。65歲的馬國琦時刻記得把家族的歷史掛在嘴邊:“先有月盛齋,后有美利堅,我們比美國還早生一年呢。”現在馬國琦的小店墻上貼了一張清朝時候的北京地圖,還做了標記—從小店現在的胡同,到創始年代的戶部街,也就一個巴掌的距離。

  前門這一塊,一直是北京繁華的商業區!抖奸T雜詠》記載:“五色迷離眼欲盲,萬方貨物列縱橫。舉頭天不分晴晦,路窄人皆接踵行!瘪R國琦說,如今這一塊的格局和自己小時候、和父親祖父那時候比,都沒有什么大變化,一樣是人多,一樣是靠手藝吃飯。祖上傳給他的除了“月盛齋”這塊牌子,就是一身醬肉的本事——老北京叫“熏出來的本事”。

  馬國琦的父親馬玉那輩,兄弟四個一起接掌月盛齋,一個管賬,一個管進貨,一個管店,一個管鍋。只有馬玉有守鍋的本事,從14歲到68歲,就沒離開過鍋。醬肉這個手藝,外人都以為是靠醬汁的秘方,其實“靠的是守鍋的經驗,10斤的肉塊和3斤的肉塊怎么讓它們一塊熟,不能小的都煮飛了,大的還是生的!备赣H馬玉醬肉是一把好手,只要他出馬,一天就能賣上至少三鍋肉?墒且猜湎铝艘簧淼拿。洪L年站著干活,靜脈曲張,腿老腫著;對著爐子熏了一輩子,熏出肺積水,最后醫生抽出來一看,哪里是水,都是油。

  馬國琦真正開始做肉開店,是52歲的時候。1992年,馬國琦從國營單位退休,自己在豐臺找了個地兒,干起祖傳的買賣。幾乎是每天一鍋肉,賣得很不錯。老爺子馬玉不放心,過來看,嘗了一口肉,就急了:“你就這么干?要這么干就別干了!痹瓉恚R國琦把煮肉的時間減少了一個小時。老爺子倔,覺得這不地道,硬是在店里待了3禮拜。這3禮拜里,店里的肉從開始的一天一鍋,賣到了兩天三鍋,最后賣到了一天兩鍋。

  “東西是給識貨的人做的,兢兢業業,就怕砸了祖宗的牌子!瘪R國琦有老派手藝人的自負。好幾十年前,梁實秋的女兒寫:“月盛齋的肉香,隔著棉簾兒就直往鼻子眼里鉆!爆F在,經常有客人打100塊錢的車,來吃20塊錢的肉。當一個好廚子遇見了好食客,那是惺惺相惜。所以,馬國琦的老伴、兒子、媳婦全家都在這個不起眼的門臉里邊駐扎下來,準備把200年的家業再干下去。

  在北京這樣的地方,也只有底層世家才能夠完成它的物質傳承。在馬旭初和馬延玉那里,世家的命運已經徹底成為了一種記憶,沒有下一章可寫了。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