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隨筆砸談 > 正文
 

上帝的標準和人的標準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1日 11:14 《財經時報》

  □陳彩虹

  編者按:知識分子與市場的話題,是一個可以持續探討的話題,而在當前的中國,探討這個問題尤其具有現實性。上期四位嘉賓的發言,引起了知識界的強烈反響,本期我們安排幾篇文章繼續探討這一話題。對于知識界的反響和讀者的來信,我們將在隨后的版面中陸續刊出。E-mail:zny@chinabusinesspost.net

  上帝的標準和人的標準

  ——現代知識分子的性格特征

  在我們這個時代,知識分子已經將傳統的內省性格,轉化為了外部的雙重標準:對他人,用上帝的標準,用超歷史的標準;對自己,用人的標準,用歷史的標準。知識分子作為一個群體,已經出現全面退步。

  知識分子是有“知識”或富于“知識”的。如果僅僅用“知識”來劃分這樣一個群體,那么,與其他群體不同的是,這一群體具有的“知識”特性,他們懂得更多的天文地理、科學規律、歷史傳統、文化價值、治國理論、國際準則等等。除此之外,知識分子與其他群體一樣,也是一個個處于確定歷史階段中普通人的聚合。因此,知識分子不過是“富有知識的一群人”而已,他們首先的規定是普通的人,“知識”只是后來附屬在身的外來東西。

  從主流經濟學理論看,這一群體與其他群體一樣,都是關心和追求個人利益的“經濟人”。既然是“經濟人”,就都有著對于個人利益的強烈關心和追求沖動,不同的只是他們關心和追求的方式。知識分子很可能也最容易用自己的“知識”去實現利益目標。

  知識分子僅僅將“知識”作為追求自己利益的一種工具,理論上講,這是社會分工方面的事情,正如農民使用鋤頭開墾荒地種植莊稼一樣,符合天然的分工規律。否則,知識分子用什么來獲得自己的利益呢?由此看,知識分子用自己的“知識”謀取利益,具有天然的合理性,否定或批評知識分子的這種行為,如同否定或批評農民用鋤頭種地的行為一樣荒謬。

  然而,正因為知識分子這個群體富于“知識”,較之于其他群體,他們通常具有占領獲利制高點的特殊優勢。這種優勢是自我獨享,教化他人共同擁有,還是放棄讓與他人,取決于不同知識分子個體對自我優勢及轉化為利益能力的判斷。

  無疑,不論何種選擇,它們都具有合理性。問題在于,在獲取利益過程中,知識分子往前多走一步,就可能突破合理的界線,用“知識”人為地設計出自我利益的制高點,或巧取,或智奪,或盤剝,化他人利益為自己的利益。由此,知識分子內部也就有了“分子”之間的對立與矛盾,有了不同行為方式的選擇,結果讓知識分子內部產生了一種特殊的道德準則或標準。通常而言,作為一個知識分子,必須在合理的界線之內謀取自我的利益。越界的行為,也就破壞了知識分子群體的基本道德準則,當然為群體之中其他成員所不齒。

  一般地看,知識分子群體內的道德準則,并沒有超出一般群體的道德準則。在其他群體中,謀取個人利益的越界行為,同樣為群體其他成員所不齒。那么,知識分子群體的道德準則有沒有自身特殊之處,從而讓知識分子的行為,不僅僅具有一般“經濟人”的特性,還具有知識分子這個群體的特性呢?知識分子群體所不同的地方究竟是什么呢?

  這一點,讓我們回到了知識分子整體的傳統價值取向上來,即所謂知識分子還有著高于其他群體的“社會公正和道義”代表的屬性。這一歷史賦予的特性,不僅劃分開了知識分子和其他群體,還在知識分子內部形成了新的更高層次的道德準則——僅僅不越界地利用“知識”謀利,尚稱不上“好的”知識分子的,只有代言公共利益,特別是在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矛盾時仍然執著代言公共利益,并勇于犧牲個人利益者,那才是合格的知識分子,或精英知識分子,才配進入知識分子群體。

  知識分子對于高一層面的道德要求,導致了知識分子內在性格的矛盾對立。知識分子既要作為普通人存在,又要作為高于普通人的“圣賢”存在;既不得不歷史地活在當下,還不得不超歷史地活在未來;既要腳踏實地地過著自己日常的生活,又要秉懷信仰地關注他人的存在。或者說,知識分子要有上帝的眼光和情懷,卻又要過普通人的生活。這種矛盾對立的內在化,讓你一旦有了知識分子的標簽,也就背負上了沉重的道德和超道德十字架。對于個人利益的關心和追求,時常由于對公共利益是否產生沖突并無清楚界線,導致知識分子產生永無休止的內疚與自責情緒,塑造出了傳統知識分子強烈的內省性格。傳統意義上的知識分子,都是這種內在矛盾的復合體。結果,不是清貧舍利地守候著代言公共利益的精神領地,便是富足謀財地脫離知識分子操守的精神樊蘺。

  歷史演進到現代,相當多的知識分子發現,其雙重性導致了現代知識分子完全新型的思維方式:代言公共利益而對社會或他人的評說或批判,更多地用上帝的眼光來透視,用“圣賢”的標準,用完美的要求;對自己謀利的行為,更多地用人的理性,特別是“經濟人”的理性解釋。對他人的無情批判和對自己的合理解釋,展示出了現代知識分子高超的“智慧”。

  當我們評判現實生活中的種種批判之聲時,我們發現,那些批判的對象均是與批判者日常言行無關的“社會之事”或“他人之為”,義憤填膺,慷慨陳詞;一旦涉及到自己的謀利行為,甚至于越界的謀利行為,說事者便把自己當“人”看待了。當知識分子們將這樣兩個方面都運作得周全無隙時,世人又從何處去尋找判別知識分子言論和行為的道德準則呢?坦率講,我們這個時代里,知識分子已經將傳統的內省性格,轉化為了外部的兩面性或雙重標準:對他人,用上帝的標準,用超歷史的標準;對自己,用人的標準,用歷史的標準。沒有人去想想,自己如果處于被批判者的位置上,會是什么樣的結果。

  回到現代知識分子群體內部,也是同樣的格局。知識分子個體之間,上帝或“圣賢”的道德準則是要求對方的,人性的一般滿足準則卻完全屬于自己。坦率地說,知識分子作為一個群體,在這一方面,已經出現了全面的退步,甚至于可以說是全面的墮落。如果對這樣知識分子群體的歷史性退步不進行徹底的反思,不給予猛然的驚動,任何具體問題上無休止的爭論,永遠也找不到歷史性的是非標準。

  (作者為著名經濟學家,任職中國建行漢城分行行長)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