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淑萍
8月15日,北京市公交集團向社會公布了13處公交“疑難站名”,請求市民給予“支招”。同時對公主墳、八王墳等全市35處帶“墳”的公交站名的廢留問題再次征求意見。
據報道,在第一次征求市民意見中,有些市民建議保留這些具有北京歷史文化特色
的站名,但也有的市民認為“墳”字不美,建議廢除這些站名中的“墳”字。對于站名中的“墳”字是廢是留,筆者以為,留的意義比“廢”的意義大,留的效果也比“廢”的效果好。
首先,北京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公主墳、八王墳等35處帶“墳”的地名、站名,屬于城市自然發展而成,其中像公主墳等還帶有很多的典故,具有許多美麗的傳說,其文化底蘊已經遠遠超出“墳”字本身。
其次,城市的發展規劃要有前瞻性,也要有包容性。我們不可能指望我們的城市地名、站名都是“靚麗”的詞匯、都是“美妙”的語言、都是“大氣”的稱謂。地名、站名的多元化,恰恰反映出我們城市的胸襟,就像城市不能簡單拒絕外來人口一樣,地名、站名也不能簡單拒絕大眾化的稱謂。
第三,就是要顧及站名的社會影響力和潛在的社會價值。說起“公主墳”、“八王墳”等站名,恐怕全國知者甚多,其社會影響和價值絕不可小覷,因為這些傳統站名,不僅在城市布局中占據顯著位置,即便是在老百姓心目中,也具有非凡的影響力。如果要廢除,讓老百姓重新認識和記憶那些新地名、新站名,或許將會帶來諸多不便,如此,我們豈不是在“自找麻煩”?此外,建國后,我們在城市的統一規劃中都沒有舍棄這些“墳”字,又何必現在來探討“墳”字的廢留呢?
筆者不反對在城市規劃中與時俱進,也不反對給地名、站名起名都朗朗上口、色彩斑斕,但是這一切相對于新建的地名、站名還比較貼切,相對于歷史遺留的站名,發起“廢”之動議,還是慎重一些為好,畢竟我們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歷史、尊重前人的“發明創造”、尊重其中蘊涵的傳統文化情結,其次才是在此基礎上的“創新”。
其實,站名中帶有“墳”字,并非有什么不當之處,關鍵是要擺正心態,理性認識這些站名。如果貿然廢除,只能反映出我們的城市不大氣,是“唯心”作怪,而非唯物之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