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軼騫 番禺報道
8月正是番禺一年之中最熱的時分,在最繁華的禺山大道沿街不斷閃現的首飾加工設備專營店里,一些包著偌大的頭巾,手上戴著亮燦燦大號鉆戒的印度人正饒有興趣地逛著。
“幾周沒來,又多了一些同行。”陳生望著車窗外的街道,一邊心里盤算著怎么把美
國那兩家上市珠寶商的訂單提早做好,近30年的珠寶從業經驗使得他對珠寶行業的變化非常的敏感。陳生是番禺一家珠寶大廠的老板,最近忙著在外談訂單,本地的工廠已經很放心的交給當地出身的總經理管理。
今天的番禺已是一座世界性的珠寶之城,按產值計算,中國每出口四件珠寶,其中就有一件產自番禺。以前在番禺建立珠寶企業的老板大部分都是來自香港,是陳生熟悉的同鄉,但現在越來越多的比利時人、印度人、猶太人也來到番禺買地設廠。
長期以來,珠寶業是個十分內斂的行業,其間的從業者像陳生一樣,都是低調處世,信守允諾,為客戶嚴守秘密,相互之間僅靠口碑相傳。但隨著番禺在國際珠寶界的名頭越來越響,這一切也在逐漸發生著變化,一些番禺當地的珠寶企業已不僅僅滿足于做幕后英雄。
興盛
1987年,香港人陳生經過仔細考察之后,決定到番禺和幾個兄弟合伙白手起家,共同發展珠寶加工業。像大多數當時來番禺發展的香港珠寶企業一樣,由于中國人民銀行對貴金屬加工的嚴格控制,陳生和合伙人一起選擇在當時番禺為數不多的“持牌”企業底下作掛靠車間,悄悄加工自己帶來的海外訂單。
當地相對低廉的人工成本,幾年下來積攢的熟練技工和精湛技術,很快令陳生嘗到甜頭。在1996年國家開始降低珠寶行業的監管門檻后,陳生立即在番禺買地設廠,扎根番禺。
這幾年來一點點的發展,企業越做越大,加工量從1996年每月8000件左右逐步到現在的每月12萬件左右。幾年下來陳生的精明(番禺)珠寶公司已經變為占地近萬平方米,職工1500多人的大廠。
在傳統的珠寶行業,一個珠寶加工廠有這么多職工是不可想象的。對于番禺珠寶企業的規模在番禺的珠寶廠商內廣為流傳著一個故事,一位日本珠寶商人曾在一次珠寶展上,滿臉詫異的問番禺珠寶廠商會會長李建生,“番禺一個工廠就上千人?不可能!我做了一輩子的珠寶行業,還沒有見過一個珠寶工廠就有這么多的工人,我不相信。”但當其后來到番禺參觀之后,震驚之余連說:“百聞不如一見。”
“當初技師要從香港帶過來,珠寶做版要帶到香港去做,很小的加工設備,甚至連粘合的膠水都要從香港購買,但現在從人員到設備都是完全的當地化了。”陳生談起近年來番禺珠寶行業發展時很欣慰。“現在我已經在內地開始有了自營的‘福寶琳’品牌業務。”
陳生如同大多在番禺的港商一樣見證了番禺珠寶業發展的兩次浪潮:20世紀80年代,香港珠寶加工業向番禺轉移,依靠內地低廉的人工和費用,香港珠寶制造商在內地設廠,生產產品在香港等地銷售,以這種“前店后廠”模式推動番禺珠寶業發展的第一波浪潮。而第二次浪潮出現在近兩年,受CEPA、泛珠三角圈形成以及WTO等因素刺激,香港以及國際的珠寶配套服務產業也向番禺轉移。從源頭的原材料供應、物流、保險、金融等陸續轉移到番禺。目前,除了香港、臺灣的珠寶業加快進駐番禺,歐美、印度等企業也紛紛前來落戶,去年5月啟用的沙灣珠寶工業園引進的22家珠寶企業中,大多數是歐美、印度企業。
“中國工”
“你猜我們昨天的拔河比賽,哪個隊贏了?”在工廠門口碰見香港億鉆珠寶有限公司的事務傳訊經理陳銳強的時候,看到廠房門前橫放著一條粗粗的拔河繩,他忽然莫名的問了記者一句。“是我們技工隊的姑娘們。”陳銳強很快得意的自己回答道,“厲害啊,這些技工部的姑娘,不光技術好,身體也棒。”
“中國工真正發展雖然只有短短10余年,但現在在國際珠寶行業已經是質優價廉的標志。目前,中國工的加工水平整體明顯好過印度工。”1996年落戶番禺的陳銳強透露了億鉆公司的國際競爭策略。“印度有近百萬珠寶從業者,在某些領域的加工價格非常的低,所以我們同印度企業相比時,比的是手工、設計和服務。泰國有近百年的首飾加工傳統,他們的手工的確和中國有的一拼,不過我們和他們比的是科技和理念。”
在陳銳強眼中,打敗泰國手工的高科技秘密武器就是在億鉆的設計部門里,被行內稱之為MM2的電腦起版設備。有了這組設備,設計研發部門可以把平面設計圖直接通過數控機床變為三維實物模型。依靠這項技術,億鉆公司擯棄了一般品類首飾繁瑣費時的手工做版工序,而只是在設計非常繁瑣的樣式時才啟用手工做版。
“有時在國際珠寶展上,我們會帶我們的MM2去現場,每回都有很多人來看,張大嘴巴問我‘還真有這樣把圖紙變實物的機器啊?’”陳銳強談起他們的秘密武器時很得意。
短短8年,億鉆珠寶有限公司在番禺已經從1996年創業之初的不到200人發展到今天的1700多人,面積從400多平方米擴大到7000多平方米。并且由單一的日本市場延伸到世界各地,其向中東出口量占了香港市場上總出口量的60%到70%。陳銳強認為借助番禺和香港兩地資源優勢使得億鉆公司有了飛速發展。
“近期我們專門請美國紐約的大客戶來到番禺。整整兩周,美國人、香港人、番禺人聚在一起,共同研討下一季美國珠寶的發展趨勢和設計方案。”陳銳強說他很喜歡這種全新的設計方式,“直接和面向零售的客戶在一起研究設計,可以使我們很好地把握實際珠寶的時尚潮流。”
“從前是客戶挑我們,現在是我們也要挑客戶。”對于近年來億鉆公司商業模式的演進,陳銳強喜歡用毛蟲化蝶來比喻。這些年我們的商業模式在不斷地變化,最早我們主要是做OEM,賺取加工費。后來我們通過不斷地加強研發逐步發展到ODM(原設計生產)。近5年來我們重點發展的是OBM(原品牌生產),今年以來我們將重點推行OSM(原策略生產)。這就意味著我們能夠提供包括設計、采購、市場研究、生產、運送、銷售甚至品牌開發在內的‘一站式服務”。
短板
在國際珠寶業界,很多人可能仍然對廣州沒有地理概念,但一提起“中國工”,馬上想到的就是“中國-番禺”。
中國近80%的珠寶加工企業聚集廣東,在廣東已經形成了番禺、深圳、從化、花都等一條靚麗的珠寶加工帶,而番禺顯然是其中最為奪目的一個亮點。
今天,在世界各地的珠寶制造商,無論是在比利時的安特衛普,以色列的特拉維夫,還是美國紐約和印度孟買,都明顯感受到來自中國的壓力——去年位于珠三角中心區的番禺珠寶產值已超過70億元人民幣,出口總值達8.9億美元,占全國珠寶首飾出口總值25%。珠寶鑲嵌量更是一舉超過世界珠寶業的“龍頭老大”——意大利維琴察。
“力爭把廣州發展成為世界3大珠寶加工制造中心之一”——這是廣州市對珠寶行業的發展規劃。而作為珠寶行業的核心發展地區的番禺更是被廣州寄予了厚望。
而隨著番禺珠寶行業的進一步壯大,番禺珠寶業要直接面臨珠寶產業鏈中一些特殊的短板。
由于鉆石原料幾乎都由位于世界鉆石交易市場金伯利的戴比爾斯總公司一手包辦。而戴比爾斯公司只允許125家珠寶切割公司向其直接購買鉆石原石,行業內的人把這些公司稱作“戴比爾斯125”。
每年,戴比爾斯通過10場鉆石鑒賞活動,把未切割的鉆石原石賣給這些珠寶切割公司,但出售的價格完全是其單方面決定的。戴比爾斯將鉆石搭配出售,由大小質量各異的鉆石被放在密封的塑料袋里,上面有標價。所謂的“戴比爾斯125”(即其框定的125家珠寶切割公司)是沒有權利講價的,他們只能決定買還是不買。而其他的鉆飾珠寶商需要裸鉆的話就只能再向“戴比爾斯125”進行購買。
番禺作為全球重要的珠寶生產地,在地理上與印度、南非等地的原材料采購地相分離,而鉆石原材料采購及生產需要經過在生產地的反復挑選才能留下合用的部分進行加工,其他部分還必須退回采購地。這不但增加了物流成本,也拉長了產品周期。
為了解決這一供需矛盾,在番禺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動下。由港商投資的鉆匯珠寶采購中心正在番禺市中心的百越廣場興建,這將是一個匯集世界珠寶原材料產銷、成品采購、信息化商務于一體的國際級交易平臺,屆時番禺政府希望能夠通過這一平臺吸引全球原料供應商聚集番禺,徹底解決原材料供應緊張的局面。
隨著番禺鉆匯珠寶采購中心的建成,業內估計全球珠寶原材料采購中心將由香港向內地轉移,預計2006年番禺珠寶業交易額將達到三百多億元。廣州市番禺區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黎志偉副局長認為,未來金銀珠寶行業分工將越來越細,目前番禺發展方向是依托制造業,拉起服務業。隨著珠寶業的發展,更多的服務業延伸發展到了內地,而這種新的分工模式將會把珠寶業這塊蛋糕做得越來越大,大家都會從中得益,包括香港。
對于廣東和番禺近年來珠寶行業發展狀況,廣東省黃金協會副會長,中山大學的珠寶產業經濟學專家丘志力副教授認為廣東的珠寶行業雖然有一定的產業先發優勢,但在國內面臨長三角、上海、東北的追趕。國外仍然面臨意大利、以色列、印度等國際競爭對手的壓制。仍須進一步完善產業鏈,建立強勢的產業集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