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隨筆砸談 > 正文
 

麥莎爽約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12日 11:58 京華時報

  背 景

  “麥莎”爽約成關注焦點

  臺風“麥莎”爽約,從京城一笑而過,令高度戒備的“守軍”白等一夜。圍繞“麥莎”緣何比預報晚到十幾個小時,且并未成災的疑問成為公眾關注焦點。北京市氣象臺臺長
郭虎坦言,缺乏臺風預報經驗是預報不準的原因之一。

  觀 點

  防患于未然不是無用之功

  目送“麥莎”遠去,有人苦笑:白忙了一場。我看未必。

  有道是:防患于未然。未雨綢繆,做最壞的準備,爭取最好的結果,從來都是防治災難等突發事件的有效之策。災難、事故總是偷襲某些防范薄弱的環節。防患于未然,永遠不會顯得多余,不會是無用之功。

  而應對災難事故,關鍵還是要建立一種長效機制。要健全制度,要落實責任,要常備不懈。事實證明,有了長效機制,才不至于事到臨頭手忙腳亂,才能多幾分從容、少幾分慌亂,才能把災難的危害與損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麥莎”虛晃一槍走了,但留下了應對災害事件的全套方案,留下了人員、物資調配等方方面面的工作機制,留下了更多的經驗———所有這一切的準備都不會白費。就算一場演練,也值。

  摘編自《工人日報》8月11日 文/李北陵

  爭 鳴

  “麥莎”預報不準留下的教訓

  我們相信郭虎是坦誠的,相信他們為這次的臺風預報盡了最大努力。

  有評論認為,在氣象預報不可能百分之百準確的情況下,啟動氣象災害應急機制時,政府把問題估計更嚴重些、準備更充分些、預案制訂更完備些,是一種必須的“矯枉過正”。從對人民生命安全負責的角度說,這樣的觀點當然正確。但是,如果從政府綜合執政能力的角度來考量,“矯枉過正”并不應該是一種科學選擇。如果總是試圖以“矯枉過正”來保障另一意義上的“中心工作”,久而久之難免滑入“以錯誤的做法來糾正錯誤”的怪圈之中。

  氣象預報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而預報不準,則與氣象科技水平直接相關。那么,既然我們可以在防災工作中不惜“矯枉過正”,為什么不能在氣象科技上投入更多資源,在大幅提高預報準確性的保障下,減少防災中的“矯枉過正”,這不是更符合科學精神嗎?

  筆者以為,政府重視氣象科技,應該體現在充分尊重此項科技規律的前提下,通過政策、法規的調控作用,提高隊伍的綜合素質,營造科研氛圍,建立科研隊伍,促進氣象科研成果向公共服務能力的轉化。此外,氣象科技不應該神秘化,專業人士應通過一定的媒介,多做科普工作。有了這樣從專業到民間的多重積極性,收獲回報只是時間問題。

  幾乎與“麥莎”肆虐的同時,奧運氣象網站在北京開通。3年后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也是8月8日。不難想像,如果我們的氣象科技還停留在較低層次,政府不得不以一次次的“矯枉過正”來應對預報不準,那該是一種怎樣尷尬的局面。

  摘編自《燕趙都市報》8月11日 文/馬龍生

  求 是

  氣象預報為何“沒準”

  天氣預報———沒準,已經成了一個流行的歇后語了。氣象部門的解釋是,這是國際慣例,發達國家氣象預報的準確率也不過是30%。有人說,氣象部門忽悠大家白忙活是件好事,喚醒了人們抗災的意識,多喊幾句“狼來了”,就能保住羊。這些人也許忘了,那個說謊的小孩,就是多喊幾句“狼來了”,才沒保住羊的。

  我無意過分要求氣象預報的準確性,我想說的是,導致氣象預報過于隨意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公開。人們并不了解氣象部門的工作,他們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什么是可以預防,什么是不可預防的,我們的差距在哪里,是技術問題,還是資金問題?等等。這些問題公眾都不清楚,出了事就由氣象部門一家解釋。信息的壟斷,導致話語權的壟斷,壟斷了話語權,自然就有了工作隨意的權利。于是氣象預報“沒準”,必然成為常態。

  但是,氣象部門必須明白,你們花的是納稅人的錢。納稅人要求你們把事實說清楚,把信息全部公開,說清楚你們是怎么花納稅人的錢的。什么時候,納稅人的這點基本要求能成為職能部門的底線原則,職能部門工作隨意的毛病就有希望改了。

  摘編自《中國青年報》8月11日 文/遲國維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愛問 iAsk.com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