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隨筆砸談 > 正文
 

文化霸權難道不存在嗎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2日 09:22 新京報

  鄧正來先生提出應反對西方社會科學中的“文化霸權”(2月26日《新京報》),薛涌先生以《學術就是學術》一文表示了反對(2月28日《新京報》)。兩人的爭論,使人不能不再次正視中國未來的學術創新與知識生產問題。

  本文傾向于認為鄧正來先生所說的“文化霸權”問題,在中國未必如薛涌先生所說的不存在,是堂吉訶德眼中的風車。且不說國家交往中,強勢國家秘而不宣但有意識有組織地
消滅弱勢國家的宗教信仰、知識傳統、文明特性這一事實存在,僅從可以感知的事實而論,西方世界的對外征服歷程,充滿了行使“文化霸權”的實例。近如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對記載著兩河流域文明史的巴格達博物館的破壞,其用心不難體會。再舉中國近代史,正如美國著名漢學家費正清所說,西方對中國的侵略掠奪,向來是兩種力量的同時施用,一邊是傳教士的“布道”,一邊是商人來華“貨通四海”。削弱落后國家的文化傳統,建立相對為優的思想知識權力,從而為經濟和軍事權力作開道先鋒,這樣的歷史離我們今天的生活一點也不遙遠。

  從筆者所從事的國際政治研究工作來看,這方面的感觸更良以深也。近些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各式各樣的“中國威脅論”也接二連三出籠。支撐這些聲浪的知識資源,便在于西方國際政治學的一般認識,即認為一國在經濟“富強”后,會增強軍事能力,提升政治影響力,進而沖擊現有國際秩序,在此過程中,必然會引發對抗甚至戰爭。

  然而,細心的人們卻發現,這些年來,“中國威脅論”在亞洲世界越來越沒有市場。那些鼓吹此論的人看到的是另外一種場景:中國與鄰國,尤其是周圍的東亞國家,建立起了越來越良好的關系。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反差?問題恐怕就出在單純以西方知識來看待中國問題,在某些時候并不有效。

  西方社會的歷史經歷與經驗做法,是與東亞世界大不相同的。由西方內部交往史而形成的國際政治學知識,在理解和處理西方世界的關系時,基本有效,但套用到東亞世界的交往,則文不對題。與事實相去甚遠的知識在世界流布,不是“文化霸權”又是什么呢?

  但是,指出西方知識的不完全普適性,本文又并不想認為,要反對外來知識。實際上,應該承認,西方知識在有著因自身經歷而產生的殊異性的同時,也因為人性與人類生活的一些共同面,而存在著普遍性的要素。

  應該將“文化霸權”與外來知識區分開來。外來知識肯定是要吸收的,而且要大大地吸收。現代中國賴以建立起來的,其中的知識譜系,一大部分便是來自外域。諸如“主權”“民族”“公民”“憲法”等概念和思想,都是西方知識移植到了中國。盲目地以反對“文化霸權”的名義,進而反對一切外來知識,此種態度自然不足取,這樣的話,將喪失掉許多中國文明更新的重要資源。

  不過,在此過程中,又的確要有一種反思的態度,要思考所吸收來的外來知識,與具體語境有沒有可對應性,在“大膽引入”的同時,還要“小心應用”,防止以外來知識強奸中國具體境況。薛涌先生覺得不存在“文化霸權”,那是因為他身在美國,美國占有著文化和知識優勢,當然無須反對什么“文化霸權”。可是中國不是美國,所處位勢全然不同,又怎么能用同樣的知識準則一以概之呢?

  □程亞文(北京學者)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文化霸權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第77屆奧斯卡盛典
駕駛員培訓新大綱
世界新聞攝影比賽
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
騎士號帆船歐亞航海
CBA全明星賽陣容公布
上海地產面臨泡沫破滅
京城在售樓盤分布圖
劉曉慶文集:自白錄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