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評論 > 5.4萬億元灰色收入之爭 > 正文
學術沙龍 經濟學者王小魯提出中國2008年灰色收入規模達5.4萬億元引發激烈討論 專家和民眾均認為該數字可能更高
經濟學者王小魯最近指出,中國2008年灰色收入規模達到5.4萬億元,此語一出,立刻引發了大范圍的激烈討論。8月24日、25日,國家統計局網站連續發表文章回應,認為估算方法有值得商討之處,結果也有過高之嫌。
根據王小魯的報告,2008年隱性收入總計有9.3萬億人民幣,其中63%的部分集中在10%的家庭;而2008年“灰色收入”的金額是5.4萬億元人民幣。灰色收入主要來自制度不健全導致的腐敗、尋租行為、公共資金流失和壟斷性收入的不合理分配。究竟如何看待灰色收入這一概念?如何看待5.4萬億元的龐大數字及其所存在的社會背景?本報記者采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其廣和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夏業良。
策劃/譚敏
文/本報記者 趙琳琳
核心觀點:
至少在知識分子這個群體中,灰色收入有非法與合法之分。
5.4萬億元的灰色收入中,貪腐所占的比例可能更大。
廣州日報: 5.4萬億元的灰色收入測算引發關注,原因何在?
夏業良:5.4萬億元的灰色收入的測算可能只是個大概數字,我認為,這個數字應該是比較可信的,如果寬松一點數字會更大。
陳其廣:灰色收入從改革開放之初就已存在,且波及面越來越大,應該說,有灰色收入的人及其親屬的數量非常龐大,大家對灰色收入并不吃驚,而是驚異于灰色收入的數額如此巨大。
廣州日報:應該如何看待灰色收入這個概念?
夏業良:灰色收入這一概念實際上是出現于上世紀80年代,當時,還沒有公開市場化,打擦邊球的一些收入被稱為灰色收入,實際上是體制外的收入,或者說市場化的收入,但是現在再使用這一詞語已經滯后了,現在,我們從體制內的字眼看,除了法定收入外,政府通過掌握資源設卡尋租而獲得的非生產性資源損耗就是灰色收入。而這種尋租和腐敗涉及各個領域,從一般國民經濟競爭領域到壟斷行業都有。
令人不滿的是非法灰色收入
陳其廣:在全國人大有關會議及國家有關立法文件上都沒有采用灰色收入這個概念,主要是因為此概念的邊界并不清晰,是較模糊的。比如:灰色和黑色怎么準確區分?一般群眾認為,灰色收入都是非法收入,但我認為,至少在知識分子這個群體中,所謂的灰色收入有非法與合法之分。
社會上的灰色收入主要為兩大群體所獲。一個是所謂的文化人群體,包括教授、高級工程師、醫生、明星等,另一個是濫權和貪腐的官員。實際上,就具體規模而言,是必須要做量化分析但又無法做準確量化分析的,這也是灰色收入的特點。但灰色收入的合法部分至少稅務部門是應該掌握的。
而5.4萬億元的測算,是目前在無法做準確量化分析的情況下得出的。某種程度上,我認為,在5.4萬億元的灰色收入中,貪腐所占的比例可能更大,這一點從已公布的偵結和審判案例上就可看出,比如,某縣的煤炭局局長就能拿到1億多元的非法收入。
廣州日報:如何看待灰色收入的合法部分?
陳其廣:比如說,一些在院校、科研機構工作的知識分子,除了完成日常的教學、科研任務外,都有一些自由支配的時間。在這些時間內,他們和一些被服務的對象,通過簽署合同和協議等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來提供一些智力服務,比如,工程和管理咨詢等等。這部分收入是合法的。
廣州日報: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合法的灰色收入?
陳其廣: 在改革開放之初,曾經有“搞原子彈的不如賣茶雞蛋的,拿手術刀的不如拿剃頭刀的”“腦體倒掛”現象。后來,這樣的說法逐漸淡去,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一些知識分子通過在社會上用智力服務換得報酬的辦法,提高了自己的收入。盡管這部分收入也依法納稅,但卻往往被視為灰色收入。
當然,知識分子群體中也存在相當部分的非法收入,比如,醫院的藥品回扣和手術紅包。或許也有人認為這些也是提供智力服務的收入,但不簽署法律文件,也沒有履行納稅義務而獲得的隱形收入無疑是非法的。引起群眾不滿的灰色收入主要集中于非法部分。
不應否認民間統計積極性
廣州日報:如何看待來自學術界或民間的統計相對于官方統計所起到的作用?
陳其廣:我認為,我國的統計制度在不斷的改進完善中,統計局也坦承其統計存在問題。
不少統計數據,比如,近期被強烈關注的空置率,有關部門沒有統計,當知識分子和群眾認為這是一個很值得關注的問題時,他們就會積極做各種測算。我認為,這種測算本身是對我國不完善的統計制度的一個補充,盡管它也不準確,但卻反映出群眾希望有準確的數據的強烈意愿。
當然,由于他們獲取數據的渠道不一定很暢通,測算也有不完全準確的可能性,但我們不應該因此否定社會其他階層關注和參與統計數據調查研究的做法。
5.4萬億灰色收入仍低估
本報訊 針對國家統計局網站署名文章提出的推算結果高估了中國居民收入水平的質疑。王小魯回應表示,“高估的可能性不大,但很可能低估。”
記者翻看各大網站的新聞評論,幾乎沒有發現一個有關5.4萬億元高估灰色收入的評論,相反認為低估的大有人在。報告完成之后,曾有媒體舉行了一個小型的學術研討會,參會者告訴記者,會上與會人士多數認為5.4萬億元這一數據存在低估。 (據《華夏時報》)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