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評論 > 2010年中國經濟半年報 > 正文
——2010年6月份物價數據點評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交行金研中心)
一、CPI、PPI同比小幅回落
CPI同比增速小幅收窄。6月份CPI同比小幅回落至2.9%,與上月相比,同比小幅收窄0.2個百分點。其中,6月份食品價格同比上漲5.7%,拉動CPI上漲1.9個百分點。居住類價格上漲5.0%,拉動CPI上漲0.7個百分點。6月份,CPI環比下降0.6%。6月CPI同比增速小幅回落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部分農產品價格前期普漲之后呈現季節性回落。其中,由于應季蔬菜大量上市,西紅柿、黃瓜、青椒等蔬菜價格普遍大幅回落,這帶動食品價格跌幅較5月擴大。而由于正翹尾因素達到峰值、食品價格結構性反彈以及房租暴漲,6月CPI增幅并未出現明顯回落。6月翹尾因素擴大至2.1%的年內峰值,這對6月CPI同比增幅形成支撐。隨著生豬的養殖和屠宰已臨界盈利點以及國家第四批收儲啟動,豬肉供大于求向供需平衡轉化,加上玉米等豬飼料價格大幅上漲,豬肉價格在6月中旬止跌反彈,開始恢復性上漲。6月份,糧價同比大幅上漲14%,拉動CPI 上漲約0.4個百分點。考慮到樓市新政加重購房觀望情緒,畢業生集中離校租房等因素的影響,6 月份部分城市房租漲幅明顯。
PPI同比增速首次回落。6月份,工業品出廠價格仍處高位運行,但同比增速自2009年11月以來首次回落至6.4%,增幅比5月收窄0.7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3,15個月來首次出現負增長。6月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同比增長10.8%。大宗商品價格下行的輸入性影響以及內需降溫導致PPI見頂回落。在歐洲債務危機持續影響下,市場避險情緒蔓延導致5月以來大宗商品價格呈現單邊下行態勢,5月以來CRB指數一路走低,5月單月下挫逾8%,為18個月以來低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回落滯后影響6月PPI漲幅回落。6月中國有色金屬、鋼材、成品油等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此外,國內經濟下行風險增加,導致企業放緩投資、生產活動,直接體現為6月生產資料價格指數同比漲幅較上月明顯下降,這也推動PPI漲幅見頂回落。
二、三季度CPI、PPI見頂回落
雖然短期內物價仍可能慣性上漲,但隨著物價下拉因素增多,下半年通脹壓力逐漸減輕,三季度CPI、PPI將見頂回落。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實體經濟需求增勢放緩抑制物價繼續上行。從我國通脹歷史經驗來看,總供求關系對我國通脹走勢更具有決定性意義。當前歐債危機的持續惡化將對我國外需產生沖擊,在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影響下,下半年國內投資增速將有所回落。隨著經濟增速和總需求增勢放緩,我們預計產出缺口將在下半年呈現擴張趨勢,這將加大全社會產能過剩壓力,抑制物價上行速度和高度,從而減緩通脹壓力。
二是貨幣供給增速回落制約通脹壓力攀升。雖然2008年末以來高速投放的貨幣信貸造成的寬裕流動性局面至今仍未發生根本改變。但是,今年以來受監管部門對信貸額度和投放節奏的管控,信貸增速明顯回落;受歐債危機惡化引發的資金回流風潮影響,外匯占款可能持續回落;同時,央行還3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并在公開市場上持續大規模回籠資金。以上幾大貨幣投放渠道的收緊將直接導致貨幣供應量增速的快速回落。隨著貨幣增速的持續回落,市場流動性的逐步收緊將制約未來物價過快上漲和通脹壓力持續加大。
三是輸入性通脹壓力呈現緩解跡象。當前,市場對全球經濟復蘇前景的擔憂使得風險厭惡情緒不斷蔓延,由此產生的資金抽離導致近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回落,未來大宗商品仍可能面臨下行風險。另外,近期美元大幅走強對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構成了較大的下行壓力。此外,近期中國啟動“二次匯改”,人民幣匯率有望穩步升值,這有助于降低進口成本和收窄外貿順差,從而舒緩輸入性通脹壓力。
四是翹尾因素正效應逐漸消退減緩物價上漲。下半年隨著基數值逐漸走高,翹尾因素正效應將逐漸消退。CPI翹尾因素在6、7月份達到2.1%的年內峰值,此后將逐月回落;PPI翹尾因素已早于CPI翹尾因素開始減弱。在翹尾因素決定CPI和PPI走勢的情況下,下半年CPI、PPI漲幅將逐漸回落。
三、結構性上漲壓力不可忽視
盡管未來通脹壓力將趨于緩解,但包括食品價格上漲、資源產品調價等結構性上漲壓力仍將長期存在,同時不排除結構性上漲壓力在年內某些時段突出顯現。這使得下半年物價回落總體溫和,幅度有限。
一是食品價格將穩中趨漲。食品價格波動和總體物價趨勢具有高度的同步性。下半年豬肉價格將延續企穩回升態勢。近期豬肉價格和豬糧比持續回落,導致養殖戶宰殺部分能繁育母豬,未來生豬供應減少;玉米、人工費用等養豬飼料價格將維持長期上漲;下半年較為集中的節假日將拉動豬肉消費需求回升。在供求因素、養殖成本、國家調控等多重因素影響下,三季度豬價將止跌回升,溫和上漲行情或將延續至明年上半年。未來糧食價格將持續穩定上漲。今年受自然災害影響糧食減產已成定局。這將對糧食價格產生一定上行壓力。此外,國家繼續提高水稻和小麥等最低收購價格以及國內種糧成本上升等因素也將推動糧價穩中趨漲。
二是勞動力成本的持續上升將助推整體物價上漲。當前,我國大規模的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已經接近尾聲,未來勞動力市場的供求失衡和勞動力成本上升將成為一個長期持續存在的現象。生產成本會隨著勞動者工資水平的提高而上升,居民消費者價格必然會反映這種變化。當然,當前勞動力成本上漲對通脹的直接影響有限,更多還是一個長期趨勢,尚需要進一步觀察。
三是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提速推高物價水平。隨著近來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的不斷推進,政府對公用事業產品調價頻率的加快,此類產品長期積累的通脹壓力正逐漸得到釋放。未來水、電、油、氣等資源類產品價格繼續看漲,這將進一步增加總體物價上漲壓力。
綜上所述,在多重下拉因素疊加影響下,未來物價上行受限,通脹壓力將趨于緩解。CPI、PPI同比三季度將見頂回落。同時,一些結構性上漲因素將長期存在,并將導致整體物價回落速度和幅度有限。如果沒有其他突發性因素并在政策及時的調控下,2010年全年CPI同比漲幅可能在2.5%-3%之間,PPI同比漲幅在4.5%-5%之間。2010年總體通脹水平將處于相對溫和的狀態。
四、加強貨幣政策的靈活性和針對性,尋求多重目標之間的動態平衡
雖然未來多種長期存在的物價結構性上漲因素不可小覷,某些時段通脹壓力仍有可能卷土重來并突出顯現,因此有必要繼續運用多種政策手段加強對通脹預期的引導和管理。但是,在國內外經濟運行不確定性增多,特別是國內經濟下行風險加大的復雜形勢下,我國貨幣政策制定應綜合考慮經濟增長、通脹壓力等多重目標,重點仍要置于鞏固經濟復蘇基礎上。而從轉型國家歷史發展經驗來看,面對重大外部危機沖擊和內部經濟結構調整,貨幣政策目標更多著眼于經濟增長。此外,發展中國家由于所處發展階段和經濟發展模式等影響,通脹程度普遍較高。因此,我們對于通脹風險警戒線的判斷應當具有適度靈活性,可以適當提高對通脹的容忍度,而不應過于教條和機械地堅持3%的標準。總體而言,下半年貨幣政策操作手段仍應以公開市場操作等數量型工具為主,引導貨幣信貸合理增長,同時要根據形勢變化靈活調整松緊力度。由于存款準備金率已處歷史高位,短期之內存款準備金工具的上調空間已無,且不排除下調可能。在全球經濟“二次探底”可能性加大,中國經濟增速趨于平穩的格局下,近期加息的必要性明顯下降。此外,貨幣政策還應加強與財政政策、產業政策、收入政策、就業政策等宏觀政策的協調配合。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