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育
豐田質量風波已經波及幾乎所有經濟大國。毫無疑問,這場風波之所以爆發,首先必須歸咎于豐田自身乃至日本經濟社會的深層次問題:海外擴張過猛而管理滯后,日本國內高齡少子化等社會變遷削弱了昔日享有盛譽的“日本制造”的基礎,這些因素造成了豐田車的質量問題,危機公關中的錯誤更給豐田質量風波火上澆油。這場風波有助于打破國人中普遍存在的迷信洋貨、洋品牌情結,從而為國貨開辟一塊更為平整的競技場。假如這種破除迷信效應能夠進一步延伸到對西方思想、洋學位之類的迷信,對中國社會進步的意義就會更大。唯其如此,我們在破除一個極端的同時需要防止走向另一個極端,對豐田乃至其他日本產品、日本企業需要給予客觀公正的評價。這樣做不僅對外企有利,對于我們的民族企業同樣是有利的。
豐田質量風波之所以引人注目,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該公司產品質量更好,從而引發了更高的期待:豐田車可能只有1個毛病,別的車可能有5個毛病,別的車只要做到4個毛病就算進步了,但豐田車要做到沒有毛病才能算進步。在這種情況下,難道我們能說別的車比豐田還好?豐田此前“擺平”問題的某些手段即使不大擺得上臺面,但某些美國政客和媒體實際上是在把所有廠商普遍存在的問題說成是豐田獨有的問題。
在這場質量風波中,對豐田的抨擊主要是在“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旗號下開展的,但對消費者權益的過度強調必然會走進誤區,最終反而損害消費者權益。2月23日美國眾議院住房能源和商業委員會聽證會的重點問題之一是豐田部分車型的突然加速問題。但不少研究已經發現,由于汽車上使用的電子設備越來越多,而車主、外界使用的其他電子設備、數碼產品也越來越多,現代社會無處不在的電磁污染可能才是導致豐田部分車型突然加速的真正原因。在這里,我們作為消費者的最大利益不是用“保護消費者權益”之類大帽子索取一時的巨額賠償,以至于嚴重挫傷廠商從事技術創新的積極性,而是在“保護消費者權益”與鼓勵創新之間求得平衡。
由于相當一部分消費者針對豐田乃至其他日本車“質量問題”的投訴未必符合事實,強調這一點更有必要。投訴不符合事實,部分可能是因為錯怪,因為鋪天蓋地的媒體報道效果也無異于心理誘導和暗示,車禍肇事者們會因此更多地諉過于汽車質量問題而不是自己糟糕的車技。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國法律制度的誤區和某些政客的私利動機完全有可能激勵某些消費者向訛詐者方向發展,任意夸大豐田車“質量問題”給其造成的“損害”。何況美國議員們本來就是可以坐而論道卻不用為其承擔實際后果,在美國中期選舉日益臨近之際,在此問題上最保險的做法是對豐田極盡口誅筆伐之能事。但我們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不能隱含地假定消費者都是“溫室花朵”式的嬌寶寶,只能捧著寵著受不得一點波折摔打,我們的規則只能按照擁有正常心智的成年人的邏輯制定執行。
中日之間的積怨常常妨礙彼此客觀看待對方,但在這里我們必須完成思想感情的超越。豐田無論如何是一家正當行業的正當公司,是對這個產業發展、對消費者福利作出了不可替代巨大貢獻的領袖級企業,不是重慶黑老大,也不是軍火商,對這樣一家公司的過分苛求也有可能落到中國企業自己身上。我們必須防止外資控制中國經濟命脈,但完全可以采用別的光明正大的手段實現這一目標,無須借助豐田質量風波無限上綱。
豐田章男已經來華召開記者招待會,并向中國消費者道歉。由于中國去年已躍居世界最大汽車銷售市場,同時躍居世界最大汽車生產國,進一步加劇了豐田保住中國市場的緊迫感。由于低估中國市場的潛力,不少日本企業以前對待中國消費者過分傲慢,從而對“日本制造”在中國市場褪色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作為日本制造業的領袖企業,豐田及時認識到中國市場、中國消費者的重要性,至少是值得歡迎的。
(作者系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