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評論 > 多個城市醞釀上調水價 > 正文
五岳散人
號稱非著名相聲演員的郭德綱師傅有個著名的開場橋段是這么說的:“我給大家說段相聲,大伙兒是愿意聽呢,愿意聽呢,還是愿意聽呢?”臺下響起會心的笑聲,這個“包袱”就算是抖利索了。
即將進行的洛陽水費調整也抖了這么個“包袱”。據《大河報》報道,7月31日上午,“洛陽市城市供水價格改革調整聽證會”在當地舉行,18名代表出席了聽證會。結果是,18人中除了1人反對外,都同意水價上漲,而且漲價幅度超過40%。與郭師傅神似的是,洛陽有關部門準備了兩套漲價方案,區別就是漲幅不同,按郭師傅的說法是這樣:“大伙兒是愿意漲價呢,愿意漲價呢,還是愿意漲價呢?”
不得不承認,不論在前期準備還是在代表挑選上,洛陽市為了這次水價聽證都是下足了工夫。18名代表的構成為“消費者代表、經營者代表、利益相關方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政府部門代表和專家”,只是具體比例不詳,更不知其中消費者代表有幾人、經營者代表有幾人,而至于這兩者之外的其他人物咱們就不考慮了,誰都知道消費者與經營者兩者之后就全是所謂的“利益相關方”,排列出來大致也就是為了看上去好看而已。
最近一些年,搞聽證會成了一件時髦的事,雖然有很多聽證會該開但不開的情況——比如說北京奧運之后的車輛限行措施之延續,就從來沒有開過相應的聽證會——但在很多情況下,所謂征求民意的聽證會還是要開的。只是在“民意”當中,沒幾個人認為聽證會這東西能有什么作用,該漲價的事項從來沒有被駁回過,以至于聽證會被民眾親切地稱作“漲價會”,因為凡聽證必漲價嘛。
對一位嚴肅的社會問題觀察者來講,用“漲價會”這么草根的語言來描述聽證會是不妥的,畢竟聽證會不全關系到公共產品的價格問題。所以,我們應該把這種形式的聽證會稱為“綁架會”。綁架的是什么?自然非民意莫屬。
綁架會有“明綁”與“暗綁”之分。明綁就是這種提供兩套漲價方案讓你選擇的套路,相當于《水滸傳》當中攔江劫道的好漢所問的“是吃板刀面還是餛飩”,意思不同但后果相似!鞍到墶本褪前才藕线m的人過來舉手通過,表明自己的行政行為得到了民意的支持。洛陽兩者皆用,最后那個聽證會取得了那么喜人的結果,也就不意外了。
意外的倒是新聞后的跟帖,很多網民對漲價后的洛陽水費都很驚訝,不是驚訝其過高,而是驚訝即使這么暴漲之后依然并不算高。這倒是讓我們有了一絲疑問:為什么明明過低的水費想要漲價,居然還要用這個手段來綁架民意呢?
或許有朋友會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問題,認為漲價為大家所不喜,怕不能過關,所以用到這樣的手法;又或許從政治的角度看,認為必須要有民意認可才能有上下一心、團結一致漲價的喜人景象呈現在其他沒參加聽證會的老百姓面前,以此來證明漲價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
但我個人覺得這不是重點。無論水價是高是低其實都不重要,都會引起公眾的懷疑。懷疑有兩點:其一,水價形成的機制不透明;其二,到底政府在這里扮演了什么角色大家不知道。有這兩點懷疑在,真話說出來都像是假話了。又要民意為其“背書”,又要不面對種種質疑,不用這樣的手法怎么過關呢?
說到底,這是一個政府信用的問題:一些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本該無信不立的聽證會,大多就成了無綁不立。
(作者系知名網絡評論人士)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