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策建議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正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新的歷史起點上。當前的國際金融危機將導致世界經濟重心從西方向東方加速轉移,并將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最深遠的影響。上海盡管在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過程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步,但與一些已建成的全球性國際金融中心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如金融產品不夠豐富、創新能力不足、金融服務體系不夠完善、軟環境存在差距等。國際金融中心的主體是市場,而上海目前的主要缺陷是債券市場發展明顯滯后,而且各金融市場之間的融通性不夠。最根本的是,從現實條件來看,目前我國尚未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的可兌換,境外資本的流入相對于其他金融中心會遇到較多限制。筆者認為,主要應采取下列措施:
著力開發各類新型金融產品和衍生品市場
金融創新能力不足,不僅制約上海金融市場的進一步發展,也限制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和功能拓展。要積極創造條件,鼓勵金融創新,各金融機構要不斷培育和完善創新機制,配合總行開發新產品,推動總行產品研發中心落戶上海,以使上海成為金融創新的引領者和產品標準制定者。不斷推出債務優化型銀團貸款、杠桿型并購貸款、新型資產證券化、應收租金準資產證券化、高端財富顧問等新的金融產品,支持設在上海的合資證券公司以及合資基金公司率先擴大開放范圍,研究探索境外企業在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滿足各類投資者的投資需求。在金融衍生品的開發方面,按照銀監會的主導,一定要回到服務于實體經濟、服務于企業和個人的實際。以基礎性衍生產品為主;產品的杠桿率控制在合適的范圍內;并向客戶充分揭示產品的風險。
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必須牢牢抓住金融市場體系這個核心
依托上海完善的金融市場體系,在人民幣實現自由兌換、利率市場化進程的推動下,使上海首先成為投資、交易、開發人民幣金融產品的國際金融中心,擴大國際多邊金融機構發行人民幣債券規模,穩步啟動在國內有長期業務經營的境外企業發行人民幣債券,并適時啟動符合條件的境外企業發行人民幣股票。
著力推進上海作為人民幣可自由兌換的先行試驗區
可以預見,2020年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成之時,就是人民幣完全可兌換之日。假設一國的貨幣尚不可自由兌換,遑論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如果人民幣成為亞洲的主要貨幣,那么上海就將是亞洲的金融中心。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關鍵看人民幣能否成為國際貨幣。人民幣的國際化。可自由兌換及資本項目下徹底放開,才是長遠的最大價值所在。應明確把上海作為人民幣國際貿易結算試點,以交通銀行、浦東發展銀行作為國際貿易結算的金融中心,即所有重要的以人民幣計價、交易、結算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主要在上海成交和發生;在確立人民幣金融中心的地位后,一旦人民幣完全可兌換,上海就自然而然成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伴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增強,逐步發展成為國際性國際金融中心之一。
與此同時,要加快推進在上海的小額外幣兌換機構試點數量。加快推動在上海設立國家清算銀行,以清算銀行為核心,構建完善的支付清算體系。
著力推進金融監管機構和大型金融機構落戶上海
央行上?偛恳崖鋺羯虾2a生了很好的作用和效應。下一步,可借鑒央行做法,中國銀監會、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在上海設立副部級的市場監管總部,大力提升監管效率。積極吸引大型金融機構的集約化運營總部、金融機構的營運中心和后援服務中心落戶上海,通過金融業增量的發展,逐步確立上海作為資金供應和資產管理中心的地位。各銀行要利用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積極爭取、主動承擔和配合總行各項改革在上海的試點,包括事業部制的各類營運中心落戶上海。要繼續鼓勵外資金融機構中國總部、東亞總部或亞洲總部落戶上海,鼓勵外資銀行在上海注冊設立法人銀行。同時,要明確交通銀行、浦東發展銀行、太平洋保險集團公司、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橋頭堡,加快推進上海銀行發行股票上市。
著力完善資本市場
積極發展包括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在內的資本市場,建立多層次的以資本市場為主體的直接融資體系,不斷推出實質性的適合各類企業的融資工具,要引入更多的商業金融債、企業債、商業票據等,推動債券的跨市場交易,適時啟動符合條件的境外企業發行人民幣股票。培育機構投資者利用債券市場進行流動性管理、風險管理的能力,要調整政府和市場參與者的角色定位、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明確金融產品的市場定位、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在適時啟動符合條件的境外企業發行人民幣股票的政策支持下,一旦監管問題解決,國際板才有望真正納入議事日程,使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國際化程度和國際影響進一步擴大。
著力完善金融中心區域規劃
要吸引大量金融機構匯聚上海,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上海金融中心的容量和規劃。上海陸家嘴具備作為金融區的地理和規模條件,但目前其功能不夠集中和純粹,與金融行業無關的大型機構和設施會影響其規劃的實施。同樣是2平方公里的占地,香港和北京的金融區域則規劃得更加集中和高效。金融區的規劃應當考慮長遠發展,為陸家嘴金融區的擴展留出余地,以避免金融區分拆兩地和未來過高拆遷成本帶來的不利。政府應當統籌安排陸家嘴金融規劃區域的土地用途,以政策和經濟杠桿調節用地的真實目的。
著力推進國際金融人才建設
金融人才的競爭是金融競爭的核心。必須全面實施金融人才發展戰略,加快構建金融人才高地,為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針對目前上海金融行業緊缺高級管理人才、高級資金運作及新產品研發人才的現狀,必須要采取多元化、全方位造就人才的模式。吸引和保留優秀人才的政策環境。優先保證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必須的金融人才,特別是高層次金融人才的落戶、入籍、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方面的需要,是金融中心建設中必須關注的關鍵環節。如果金融中心城市能夠提供豐富的人才儲備,又能為公司的優秀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教育環境、戶籍政策、福利政策、退休養老保障、醫療衛生條件等,將促進金融機構與金融中心城市的相互激勵、共贏發展。
著力推進寬松的稅收環境和其他軟環境建設
在金融中心建設期間,寬松的稅收環境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政策手段。上海在金融企業稅收以及企業高管個人所得稅方面執行了相當有吸引力的政策,對國際國內不少金融機構產生了很好的吸引力。下一步要進一步對金融高管個人所得稅實施減免。此外,要繼續改善服務的軟環境,加強信用、會計、審計、法律、評估等中介服務。在資金支持、土地供應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強金融法治環境、信用環境、中介服務環境建設;完善地方層面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配合機制。
著力構建長三角金融圈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離不開長三角城市群的共同發展,要明確江浙滬在長三角金融圈的定位,據此形成具體的應對戰略,積極吸引服務于中小型企業的銀行、財務公司;同時加大力度扶持中小民營企業上市,鼓勵民營企業積極進行海外融資,促進內外資互動融合發展,還要主動建立與香港及海外金融機構的對話機制,強化金融各層次的交流。
高度重視資本輸出功能培育的作用
目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過多地強調集聚的作用,金融中心建設的另一面,輻射功能的發揮與作用卻沒有受到足夠重視。金融中心的輻射功能顯著地表現在為需要的經濟體和經濟區域提供所需的資本,即資本輸出。雖然目前上海無法像紐約、倫敦等城市那樣為全世界提供融資需要,然而相對于國內的其他城市而言,上海至少能為全國各地的發展提供融資服務,尤其是在以中西部開發和產業升級換代為中心的新一輪國內經濟啟動急需金融大力支持的今天,更需要充分發揮其資金融通和輻射功能。所以,上海金融中心建設的定位應是在現有基礎上,發揮資本輸出的功能,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融資的金融中心。
加大金融機構走出去的力度
在巨額儲蓄、龐大外匯儲備、人民幣升值預期推動下,中國的資本輸出將進入較快的發展階段。與此同時,發達國家的成功案例顯示,跨國公司的業務開展到哪里,其國內的金融機構幾乎就會在相應的東道國就地提供金融服務支持,良好的互動關系促使本國金融業和跨國公司都獲得了很好的國際市場發展機遇。要立足于金融中心建設的實際,把金融機構的“走出去”和企業跨國經營結合起來,真正把促進資本輸出和推動金融機構走出去落到實處。
充分發揮跨國公司的主體作用
跨國公司的地區總部作為金融服務的需求方,在金融中心建設中的作用極其重要,一方面,地區總部所形成的總部經濟可通過不斷地拉動金融需求來進一步促進上海金融中心建設,強化其地位;另一方面,發達的金融中心也是吸引更多的中外資跨國公司在此設立地區總部的誘因。因此,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認識到跨國公司的重要性,積極吸引其地區總部落戶上海,早日為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的資本運作創造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使其對內能通過地區總部來調劑內部資金的余缺,對外則能發揮資金的集中和輻射作用,從而圍繞跨國公司實現資本運動的完整循環。
逐步培育非居民群體的作用
鼓勵境外機構在上海發行人民幣或外幣債券,實現非居民在境內市場的融資,從而推動資本的輸出。允許非居民機構在境內設立投資基金,滿足其借助國內市場融資并投資海外目的。同時,可以向非居民機構發行一定數量的外匯貸款,達到資本輸出目的。
推動離岸金融業務發展
在人民幣自由兌換前,建立離岸市場是迅速形成國際金融中心的戰略突破口。目前的情況是,上海獲準開辦的離岸金融業務僅限于離岸銀行業務,且采取嚴格分離型的發展模式。這固然有助于規避風險,但在當今國際金融市場上混業經營已成主流趨勢,嚴格分離型的離岸銀行業務發展空間和前景將相當有限。因此,上海要順應需求,積極啟動離岸金融市場這一基礎設施的建設。在爭取讓更多的金融機構包括外資金融機構開展離岸業務、讓有迫切需求和符合條件的企業設立離岸賬戶。同時,適時推出有限滲透型的離岸金融業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實現客戶層面上的有限滲透?上仍试S部分符合條件的境內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進入離岸金融市場。二是實現業務和資金層面上的有限滲透。允許離岸金融業務適度混業經營。離岸金融業務經營主體可以面向在岸市場發行證券以募集資金,也可由在岸市場經營主體面向離岸市場發行證券來募集資金。
總之,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中,現階段一定要以中國實體經濟發展為惟一的依托,要先做好眼下物流、航運和貿易所伴隨的大量的金融國際結算業務,從中積累寶貴的市場經驗,同時,也要盡力去完善資本市場、制度體系和人才隊伍的建設,為未來國際金融中心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攝影 黃承飛)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