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煜輝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
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
面對無法擺脫的通縮和硬著陸的預期,美聯儲開始了釜底抽薪式的最后一擊,開始采用“超常規貨幣政策手段”——數量寬松貨幣政策。該政策目標非常明確:聯儲直接買入政府公債,貨幣經濟學稱“債務貨幣化”,等同于央行直接開動印鈔機,大量增加貨幣供給,金融機構不干活,貨幣當局直接出來干商業銀行的活,開直升機撒鈔票,一定要把中長期利率壓下來。
不管美國人還是中國人,都希望看到最理想的結局。
無論是中國豁出老本認購美債,還是聯儲直接市場買債,邏輯上都應該是相同的,希望有效壓低長期國債利率,從而帶動各類消費和商業貸款利率走低,進而刺激經濟活動,并給通縮構筑最有力的防線。美國的經濟和消費恢復了,中國的產能和出口就得救了。從這個角度說,美國拯救經濟的所有努力都應是中國人所樂見的。
問題是,此次劫波渡盡后,中國和美國還能夠像沒事人一樣的回到從前嗎?回到那個中國生產、美國消費的老模式?
很難。即便回歸,我想時間也是極為短暫的。這兩個嚴重失衡的經濟體這樣搭在一起,已經跑了十多年,出了這么大的危機,還能跑多遠?全球經濟必須找到新的、可持續的增長模式。美國必須增加生產,中國必須擴大消費,除此之外,無路可走。
盡管伯南克說,一旦經濟好轉,就停止購買國債。誰信?貨幣當局回收流動性的操作遠比釋放流動性要困難得多。誰能夠保證美聯儲未來能夠像“深藍”計算機一樣,精確算到未來經濟的每一個變化,在經濟復蘇的前夜,及時準確地回收多余的貨幣?別忘記,任何貨幣當局都不敢背負導致通縮的罪責。
從現在的情形感覺,美聯儲宣布的半年買3000億美元長債的量是遠遠不夠的,美國2009年和2010年發債規模各達2.56萬億美元和1.14萬億美元,9月份前還不是發債高峰期,未來半年(到9月份)發債規模不大,在7000億美元左右,美聯儲若執行計劃的話,大致買40%的樣子。由于美國的財政年度由9月開始,所以真正發債巨峰要在四季度到來,在此之前,如果聯儲不及時宣布大幅加碼買入規模的話,恐怕預期也會把國債利率重新推上去。
這么大量的發債規模,誰買?外部世界(中國、日本、石油國家)深處全球再平衡的困境中,貿易出超大幅收窄,對于已經持有2.5萬億美元存量美國國債規模的他們,如何再吃下這美國拋給世界的接二連三的數萬億美元的天量債務?
因此,只有美聯儲自己買,某種程度上講,這就是毒品,沾上了就可能擺脫不掉,不論成敗只能一條道走到黑。如果真是那樣的話,世界前面是什么場景,我不想預測了。
從戰術上講,我們是否一定得迎合美國人“以泡制泡”的思路,繼續大力買入美債,將我們的發展維系于祈禱美國經濟的復蘇,這是一個急需要做出判斷的事情。
問題還在于,中國還能買多少美國國債,中國買的那點量能否托得住美國即將增加的數萬億債務?從現實講,恐怕大頭還得是美聯儲自己。債務的貨幣化必然導致美元貶值、通脹的上升,甚至可能是惡性的通貨膨脹。
中國是否能夠利用美聯儲大買國債之時,主動減持,延緩美國利率的回落,緩解美元貶值和大宗商品價格的回升,同時大舉迅速地買入能源、礦產資源以及美國股票的指數基金等等。天量存量儲備資產與其等著縮水,不如利用這個時機放手一搏。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